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谷之美稻米首位-----在老课本中感受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

(2025-07-31 20:19:41)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水稻

种植过程

珍惜粮食

分类: 皇粮国税
        五谷之美•稻米首位-----
在老课本中感受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
        稻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是水稻的原产地。南方地区水田较多,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6000年前,河姆渡人驯化水稻,为研究水稻种植的起源和传播提供了新的证据。稻谷从播种到收割,每一粒米都凝聚了农民的辛勤汗水,他们默默承受着风吹日晒的考验,为千家万户的粮食供给撑起了一片天。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我们应当倍加珍惜。 五谷之美稻米首位-----在老课本中感受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历代老课本中有关稻米课文内容,再次感受盘碗美餐,粒粒皆辛苦!牢记每一粒米,都承载着农民的辛勤与汗水,是大地慷慨赠予的生命精华。五谷之美稻米首位-----在老课本中感受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

        清末出版的新式高等小学理科教科书第二册第二课,课文题目是“稻”。课文记述稻为五谷之首,民生重要之食用植物。。。。。。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稻的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三位,低于玉米和小麦,但能维持较多人口的生活。我国种稻老师悠久,始于旧石器时期的晚期,或认为即中石器时期(传说中的伏羲、神农时期)。大约到了新石器时期(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许多野生植物通过人工选择都已驯化栽培而成为了“百谷”,其中主要的粮食作物有五、六种,被后人称为“五谷”或“六谷”,稻就是其中主要的一种。该课文以插图形式直观记述。五谷之美稻米首位-----在老课本中感受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

        上世纪初出版的春季新国文第四册第十九课,课文题目是“米”。课文内容为:农夫种稻,手足勤劳。历春夏秋三时,始得粟,又用礱去壳,用臼去糠,始成白米。然后炊之釜中,或为饭,或为粥,食者当知其不易也。课文语言较易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种稻的整个过程历经春夏秋三季,春种的希望,夏季辛勤耕耘及管理,每一季节充满艰辛,秋季稻香的美味溢满舌尖。五谷之美稻米首位-----在老课本中感受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

        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四册第二十四课,课文题目是“稻”。课文内容为:“稻,五谷之中美者也。春种而秋获。种稻之法,浸种子于水中,令发芽。。。。。。”课文以文言文记述,语言较易理解。课文下半部分以写实技法勾画出一株稻子成熟时,稻穗饱满,沉甸甸的压弯了腰,一派金色,丰收在望。五谷之美稻米首位-----在老课本中感受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

        清末出版新国文第三册第三十课,课文题目是“插秧”。课文内容为:“大雨如注,田水骤满。既晴,数农夫戴草笠入田插秧。秧针出水,长二三寸,分列成行。” 课文下半部分配有插图,画图以采用以实写意技法勾画出大雨之后,稻田水满,天气晴朗,农夫们头戴斗笠,在稻田辛勤插秧。插秧是指将秧苗栽插于水田中,或指把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育种的时候水稻比较密集,不利于生长,经过人工移植或机器移植,让水稻有更大的生长空间。插秧也是有技巧的,有的人插得很均匀,横竖都在一条线上。因此,课文描述为“秧针出水,长二三寸,分列成行。”五谷之美稻米首位-----在老课本中感受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初等小学常识课本第四册,第四十二课,课文题目是“农夫辛苦”。课文以插图形式记述农民们收罢麦子,又开始插秧栽稻,每天到晚在田里捉虫、蹬水车浇水,又割草。太阳晒在背上,好像火燒一样,流着一身大汗,好像水浇一样湿漉漉。五谷之美稻米首位-----在老课本中感受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

        上世纪初出版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二册第三十七课,课文题目是“稻”。课文内容为:“秧长成稻,稻熟成穀,礱穀成米,炊米成饭。”课文以文言文记述,语言凝练,较易理解。课文记述田里插下的秧苗在阳光雨露滋润下,长成稻子,收获稻谷以后,除去谷壳就是白米,米可以做成米粥和米饭来满足民众三餐四季。课文下半部分配以插图,画图采用以实写意技法勾画出民众在砻谷的场面。砻谷是稻谷脱除颖壳的一道工序。脱谷壳是利用砻这种工具将晒干风净的稻谷磨破谷壳,脱出米粒。但砻出来的东西还是谷壳谷糠和米粒的混合物,因此必须接着把米粒分离开来。这分离又有几道工序:首先用“糠筛”筛出谷糠。此时谷壳也因比重小而在筛动过程中浮集于米粒表层,可随手将它扒拢,捧置他处。经过这样初步分离,再用风车风净残余的碎谷壳和粗糠,所得基本上为米粒。五谷之美稻米首位-----在老课本中感受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
                                 秧马
        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便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没有经历过饥饿和寒冷的人,很难体会到衣食无忧的幸运。粮食是人类的生命动力,让珍惜粮食的观念在每个人的心灵中生根发芽,从小养成不挑食、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