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乘凉•猜谜娱乐----
那些年在夏夜乘凉曾经猜过的谜语
送走炎热酷暑的白天,迎来了清凉与宁静的夜晚。夏夜皎月繁星绚烂,晚风轻拂,令人心旷神怡。在享受静谧夜光之时,一家人坐在院中或叙家常,或谈天论地,其乐融融。在那些文化生活缺乏的年代,猜谜语是最普遍的一项益智娱乐活动,相信每个人的童年都有此美好记忆。猜谜语可以充分发挥人们想象空间,开发智力,提高各种知识的储备,寓教于乐。
那些年在夏夜乘凉曾经猜过的谜语有哪些?现通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老课本中有关内容,感受过去难忘的岁月和益智谜语。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初等小学国语课本第四册第十课,课文题目是“两个谜儿”。课文讲述,夏夜晚饭后,姐姐弟弟同在院里乘凉,弟弟说他有一个谜语让姐姐猜一猜。该谜语谜面是:“青石板,石板青,青石板上钉银灯。”姐姐指着天上的星说,那不是吗?姐姐也出了一个谜语让弟弟猜一猜。谜面是:“兩只小船沒有篷,十个客人坐舱中。白天來往匆匆,黑夜客去船空。”弟弟左思右想猜不出来。课文故意引导小学生动脑思考。其实这个谜语的谜底是“手套”。课文右下部以插图形式勾画出姐弟俩互相出迷和猜谜语的快乐场面。课文题目是“两个谜儿”,
“谜儿” 是猜谜语的“儿化”一种俗称。
“青石板,石板青,青石板上钉银灯。”这个谜语几乎在夜晚,头仰天空,触景生情,都会出迷猜谜且一代代传承。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初等小学国文课本第一册、第八课,课文题目是“月亮和星星”。课文内容为:“晚上,月亮出來了。姊姊說:“啊!好月亮,你們快來看。”课文“星星”内容为;“小星星,亮晶晶。弟弟指著数,一、二、三、四、數不清。”这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对于小朋友来说习以为常。怎样才能使少年儿童对天空和月亮星星有个深刻印象。聪明智慧的先贤就以谜语这种寓趣于乐的形式,展现给孩子们一种耐人寻味的知识图画。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国文课本第二册第二课、课文题目是“星”。课文内容为:“弟弟唱:‘青石板,釘銀钉。人不能走,草不能生;妹妹唱:棋子多,棋盤大,只能看,不能下。’姐姐說:‘我猜這兩個謎子都是天上的星。’”该课文以两条不同的谜语形式表现星星的状态。其中“青石板,板石青,青石板上钉银钉。”这个谜底是“星星”。这个谜面其实是在描述一个画面:青色的石板上,布满了银色的钉子,就像是夜空中的星星点点一样,既形象又生动。该谜语也是流传最广的经典谜语,几乎每个小朋友都是听着猜着这个谜语长大的。其中课文里妹妹所说的“棋子多,棋盤大,只能看,不能下”谜语,同样是星星。这个谜面把星星比作棋子,天空比作棋盘,只能站在地面远看,却触摸不到,也不可能对着下棋。该谜语相比前一个稍微有些难度,但是只要多动脑筋,抓住谜语的主要描述语言,总是难不倒聪明爱动脑的少年儿童。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这条谜语的谜底是花生,不仅孺妇皆知,而且多次选入各个时期教科书中。以此发挥学生的同样是该课文中的另两条谜语分别是:“麻屋子,紅帳子,里头有个白胖子;紫色樹,紫色花,紫色瓶裹装芝麻。”这两个谜语以直观形象方式,描绘的是“花生”和“茄子”。谜语是一种通过隐喻和暗示来表现事物,供人猜测的隐语。它不直接描述事物,而是通过隐喻和暗示来引导人们思考和猜想,最终得出谜底。谜语可以分为物谜、事谜和字谜三类。
谜语源自我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灯谜是谜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常在元宵节期间进行,将谜语写在灯上供人赏灯并猜解,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还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