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燕舞•筑巢育幼----
燕子归来春意浓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南飞的燕子啄着春泥,衔着细草,在屋檐下筑巢育子。各种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唱着歌,花儿在田野里争相绽放,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在这个季节里,万物开始苏醒,大地开始回暖。春日的气息和活力弥漫在空气中,给人带来愉悦和无限精神振奋。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历代老课本中有关燕子筑巢、捉虫育子等内容,感受春风吹拂下、阳光照耀下,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清末出版初等小学新国文第三册、第十一課,课文题目是“春日”。课文内容是:“春風入户,天氣暖。楊柳綠、桃花红,燕子飛,倏來倏往。蝴蝶飛,時上時下。”课文以白话文记述,断句采用右下虚实小圆点标注。课文描绘出春风荡漾,花红柳绿,燕舞蝶飞享受春天大自然美景的壮美画卷。课文上半部分配有插图,画图采用以实写意技法勾画出一座小楼房边的杨柳、桃树,在春风吹拂下,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燕子归来春意浓,啄泥衔草筑巢忙。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女子修身教科书第三册、第八课,课文题目是“亲恩”。课文内容是:“小燕初生,母燕覓食哺之,往來不息。”课文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并以一个页面配插图。画图采用以实写意技法勾画出屋檐下,一窝雏燕正在张嘴嗷嗷待哺,等待母亲哺育。而燕妈妈口衔小虫子飞向自己燕巢,将小虫子喂食亟待吃食的幼子。课文使用“亲恩”为主题,表达母爱的伟大和报母恩的重要意义。
燕子是公认的益鸟,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燕子体形小巧,翅尖长善飞,尾部呈叉形,具有流线型结构,能够有效减少飞行阻力。这些特征使它们成为高效的捕食者。燕子主要以蚊、蝇等有害昆虫为食,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据统计,一只燕子一个季度就能吃掉25万只害虫,对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害虫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传统社会生活中,燕子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人们普遍欢迎燕子的到来,并保护它们的巢穴。它们喜欢在人类屋檐下筑巢,这种行为被认为能带来福气和好运。燕子每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象征着寒冬过去、万物复苏。它们的归来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代表着生机与希望。燕子成双成对地生活,共同筑巢、哺育后代,被视为爱情的象征,代表着夫妻恩爱、忠贞不渝。
“燕子筑巢,福气满门。”燕子衔泥筑巢的过程体现了勤劳和节俭的品质,象征着人们应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燕子的寓意涵盖了自然、家庭、爱情、吉祥等多个方面,成为我国吉祥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