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俭省节约·储蓄备用----生活中要学会俭省积存钱物

(2025-01-12 19:56:36)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俭省节约

储蓄备用

节俭传统

分类: 教育史料
        俭省节约·储蓄备用----
    生活中要学会俭省积存钱物
        俭省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优秀的文化传承。节俭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必需行为。历代不论皇家望族,还是村野小户皆践行勤劳节俭。节俭也是安邦定国的法宝,历史上许多家族家训中把节俭作为持家之本,良好的节俭观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朱子治家格言》劝诫世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教育民众衣服与粮食都来地很不容易,应当时常想到物力的艰难而加以珍惜。同时也是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社会风尚的倡导。俭省节约·储蓄备用----生活中要学会俭省积存钱物

        清末至民时期,银行金融业迅速发展起来,民众流行储蓄存款,积累财富。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高等小学常识课本第三册第二课,课文题目是“储蓄有什么利益”一文,解读俭省节约储蓄的意义。俭省节约·储蓄备用----生活中要学会俭省积存钱物

        课文内容为:“爸爸對我說:‘銀行是流通金融的機關,他的業務有存款貸款滙兌等,你平日節省些钱,向银行储蓄,可以生利,可以积少成多,预备特别需用。’”课文以白话文记述,语言浅显易懂,使用第一人称记述“爸爸”给“我”和同学们的建议。课文中的爸爸首先讲解银行的职能和作用,银行是金融流通机构,主要业务是存款、贷款和汇兑等业务。存款收有利息,贷款付出利息等一些简单的金融知识介绍。并且告诉课文中的我和小学生们平时学会节省财物,把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储蓄,不但可以得到利息,而且还可以支援建设。长期坚持节约储蓄,积少成多,一旦遇到急需之事,取出来就可应急。俭省节约·储蓄备用----生活中要学会俭省积存钱物

        课文配有插图,画图以写实技法勾画出民众将节省的钱财到银行储蓄处窗口存钱的场面。画图中的银行储蓄处的柜台高大稳固,柜台上方焊制有铁质护网,确保银行安全。柜台内的银行职员,有忙着清点钱款数额的,也有记账发放储蓄存折的,还有在一旁监督工作的员工,都是为了确保储户的钱款准确无误。当然了,那时存款也有活期和定期。活期存款是指不规定存款期限,可以随时支取存款,方便灵活。活期存款的利率通常较低。定期存款是银行与存款人双方在存款时事先约定期限和利率,到期后支取本息的存款,定期存款的利率通常较高。一般情况下不得提前支取,如果提前支取,利息将按照活期利率计算。‌储蓄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存本取息等多种方式,满足不同需求。‌俭省节约·储蓄备用----生活中要学会俭省积存钱物

        历史上俭省节约的事例不胜枚举,“贾易积钱还母”的故事便是其中典范。据《宋史·贾易传》记载,贾易七岁丧父,其母彭氏以纺绩供其上学,有时给些零用钱,贾易不忍用,积得百钱,仍以还母。这个故事入选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等小学教科书新国文第三册第四十课。课文以此教育润化少年儿童感念母恩、发奋成才的励志楷模故事。俭省节约·储蓄备用----生活中要学会俭省积存钱物

          该故事编入课本时以“贾易”名字为题目记述。该课文采用图文并茂形式,以极其简练语言讲述“贾易积钱还母”的感恩戴德故事。课文采用传统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阅读习惯印制。课文语言以文白相间形式记述,浅显易懂。课文插图中勾画出七岁少年贾易站在母亲面前将舍不得花的零用钱还给母亲的场景。画图中贾易双手捧钱,仰望母亲奉还赀财的场面感动其母亲,其母双目凝看懂事可爱的贾易,心中不免升腾无限喜悦。俭省节约·储蓄备用----生活中要学会俭省积存钱物

         宋史贾易传非常简练记述贾易的人生历程。贾易,字明叔。宋无为县人。七岁丧父,其母彭氏以纺绩供其上学,师事程伊川。嘉祐六年(1061)进士,派至常州任司法参军。元祐初,为太常丞兵部员外郎,徙官左司谏,嗣后,外调怀州千御史,历任提点江东刑狱、殿中侍御史,升任侍御史。徽宗立,先后任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改任刑部侍郎,历工部、吏部;以宝文阁待制,出任邓州州官。七十二岁卒,谥文肃。贾易的童年是不幸的,万幸是在慈母恩爱之下,懂事自立,省用节俭,勤勉好学,书写了传奇人生,成为有宋一代名臣。俭省节约·储蓄备用----生活中要学会俭省积存钱物

        这些课文旨在教育小学生从小要养成俭省节约的好习惯。生活中,通过合理安排支出和储蓄,更有效地管理个人财务,实现财富的积累和增值‌,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避免浪费。‌一旦遇到救急事项,有利于减轻经济负担,降低因经济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和担忧,使生活更加轻松和专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