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的高贵品质----
自立自强•凌寒绽放
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不仅象征着中国人感物喻志的情怀,还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的主角。梅花,作为“花中四君子”之首,被誉为坚韧不拔、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的象征。在寒冬腊月之际,在风雪交加之时,它傲然绽放,香飘四溢。这种坚强、高洁、谦虚的品格,赢得了世人的广泛敬重。因此,历代文人志士纷纷以梅为题,创作出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与画卷。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清末出版的老课本中有关梅花的课文内容,解读梅花自强不息、傲骨挺立、凌寒独放的高贵品质。
清末出版初等小学国文课本第六册第四十九课,课文题目是“室梅”。课文内容为:“温室有小梅,隆冬开花,璨烂如锦绣。庭中老梅数株,古干参差,含苞未放。室梅笑谓庭梅曰:‘君躯干诚伟大,何至今未著一花也?’庭梅曰:‘吾冒霜雪,凌风寒,俟时而花。’不屑闭居温室,受人荫庇也。且君不观庭隅小梅,凌寒独自开放也。”课文以文言文讲述,语言精炼,较易理解。课文以温室中的梅花在隆冬天寒地冻时节,璨烂绽放,千姿百态,含苞待放的花蕊与盛开的花朵齐头并进。红梅艳丽,白梅清幽,或粉、或红、或白的花瓣透明润泽,似琥珀碧玉雕成,冰清玉洁。而庭院中的老梅,枝干遒劲,含苞未放,等待时机,傲然开放。于是,温室中的梅笑着对庭院中的庭说:“你身躯高大伟岸,怎么至今没有开一朵花呢?”庭院中的梅树反问说:“我冒霜雪,凌风寒,等待时机而绽放。”对于待在温室中,受他人庇护的梅花,老梅树不屑一顾。而且嘲笑温室中的梅花,庭院一隅的小梅花已经凌寒独自开放啦。
课文配有插图,画图勾画出一株老梅树长在庭院中高大伟岸,枝头含苞欲放。其身边的温室中种植在花盆里的小梅花已经开放出美丽花朵。课文通过庭院中的老梅和温室里的小梅对话,揭示出人和梅花一样,要自强不息,不畏严寒,不惧霜雪,保持个性,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独特的生命力面对生活。而温室里的梅花,受人摆布,生长在恒温、恒湿且免受外界风雨侵扰的温室中,在舒适、无挑战环境中导致它们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差。一旦离开温室,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这些花朵难以承受,迅速衰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民国初期出版的新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四册第四课,课文题目是“老梅树”。
课文内容为:小窗外,有梅树,方開花。我欲折之,幹大枝高,手攀不及。母謂我曰:“此树乃十餘年前,汝父所種,比汝大數歲,故甚高也。”课文仍然使用文言文记述,语言简练,易于理解。课文以第一人称“我”和母亲坐在窗前观看窗外绽放的梅花,我想折枝梅花品香气。可是,梅花树木高大而用手够不到。母亲告诉我,这棵树是十年前父亲所栽种。梅树随着日月增长,也越来越粗壮高大。以此比喻育人和植树一样。相比之下,育人更难。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之后,小树可以长成栋梁之材。而培养人才需要上百年的不懈努力。意在告诉人们,国家、家庭只有重视并做好人的培育,才能得以永续繁衍、生生不息。其次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一百年的长久谋划,更要有坐言起行的有力行动,还要以百年的坚持去树木和树人。课文配以插图,画图以实写意技法勾画出一幅窗前的树荫图,小儿和母亲,关于种树和做人道理讲析的明明白白。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朝词人王安石这首诗深刻描绘了梅花在寒冬中自强不息、傲然绽放的精神。寒风中的梅花在逆境中彰显坚韧与顽强,绽放着希望的花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