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剪指甲•卫生健康----
老课本讲述长指甲的危害
指甲是紧密而坚实的角化皮层,位于手指或者足趾末端的伸面。指甲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其下的柔软甲床在工作中少受损伤,并帮助手指完成较精细的动作。如果不及时剪指甲,可能会增加细菌滋生和意外受伤的风险,对指甲和指尖造成负担,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因此,自古至今皆提倡少年儿童养成勤剪指甲的好习惯。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历代老课本中有关不要留长指甲,勤剪指甲的内容,了解留长指甲对人们生活的危害,倡导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讲究卫生勤剪指甲的好习惯。
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课本第三册第九课,课文题目是“指甲”。课文内容为:“手有五指,指端有甲,甲过长则做事不便,有易藏垢,故以常剪之。”该课文采用传统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阅读习惯印制,课文语言采用文白相间语言记述,语言简练,易于理解。课文右下部分配有插图,画图采用写实技法勾画出一位母亲正在给小孩子剪指甲,并且讲解指甲过长的危害,从小培养少年儿童讲卫生勤剪指甲的好习惯。
课文首先介绍人体每只手皆有五根手指头生长五片指甲。指甲过长,影响生活和做事情,过长的指甲可能会影响手部灵活性,使得日常操作如打字、握笔、洗涤物品等变得不便利,并可能影响手部卫生。再者,指甲下面是一个温暖潮湿的环境,这些条件非常适合微生物的生长。长期留长的指甲更容易藏污纳垢,增加指甲下细菌和真菌的滋生几率,容易导致指甲炎、指甲真菌感染等问题。指甲过长时增加意外受伤的风险,容易被卡在物体中,特别是在日常活动中可能被挤压导致指甲损伤等。指甲过长时,对指甲和指尖造成负担,容易发生弯曲变形,甚至造成指甲床的挤压,导致指甲生长异常,甚至引起疼痛和不适。因此,保持适当的指甲长度,定期修剪指甲并保持指甲清洁,有助于预防上述问题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保持手部健康。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十课课文题目是“指甲”。课文内容为:“长指甲,三分长,指甲里,藏髄脏,放口里,肚子疼,痒瘙痒,要生疮,长指甲,快剪光,不留指甲藏髄脏。”课文语言简朴易懂,词语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以歌谣形式记述,易于牢记。课文下面配以插图,画图以特写技法刻画出正在剪指甲的画面和小孩子喜欢吃指甲的场面。课文记述留长指甲,指甲里面容易藏污纳垢,如果手拿食物食用后,导致胃肠道的感染,引起胃肠炎,小孩子容易出现肚子疼。
特别用指甲挠痒后,所藏纳的某些细菌病毒会导致皮肤瘙痒,易于生疮等皮肤感染,影响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因此,课文倡导勤剪指甲,勤洗手,养成卫生健康好习惯。
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幼儿喜爱吃指甲,如果不及时修剪过长的指甲清除细菌,那就可能会导致这些滋生细菌,特别是在春季、秋季,传染病多发病季节,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如果孩子在用长指甲抓痒时,很容易划破皮肤,而指甲里的细菌就会趁机而入了伤害皮肤。长指甲很容易在活动中被翻起并折断,严重的还可能会伤到手指皮肤、刮伤自己。因此,每周帮孩子修剪指甲1—2次。剪指甲时沿着手指甲的弧度剪下来,指甲顶端与指顶齐平或稍短一些,剪后修光滑。剪完之后,要及时给孩子清洗双手,把藏在指甲里的脏东西洗干净。同时也要关注脚趾甲的修剪,一般来说两周剪一次即可。
勤剪指甲好处多,为了孩子的健康、安全,请保持勤剪指甲,健康卫生好习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