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衣帽鞋袜穿戴讲究----古人穿衣戴帽的风俗习惯

(2024-10-10 19:01:02)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穿衣戴帽

礼仪之邦

舒适美观

分类: 教育史料
      衣帽鞋袜•穿戴讲究----
   古人穿衣戴帽的风俗习惯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维持所必需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穿衣排在首位是因为我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华民族本性。俗语:“穿衣戴帽,各有爱好。”民众在穿戴方面,各人有自己的喜爱与追求。其实,穿衣戴帽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讲究。在古代社会,穿衣戴帽不仅仅是个人喜好,还与身份地位、礼节文化、社会风俗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古代社会中,不同身份的人有着不同的服饰和冠帽;礼节文化中,穿戴得体是对他人的尊重;社会风俗方面,不同地域和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服饰风格。衣帽鞋袜穿戴讲究----古人穿衣戴帽的风俗习惯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历代老课本中有关穿衣戴帽老课文内容,解读穿衣戴帽的基本原则和时代美感。衣帽鞋袜穿戴讲究----古人穿衣戴帽的风俗习惯

        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堂第三册第三十八课,课文题目是“衣服鞋帽”。课文内容为:“人之衣服,因时不同。春秋用袷衣,夏日用单衣,冬日用棉衣。帽著於头,鞋著於足。皆所以保护身体也。”该课文采用传统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阅读习惯印制,课文语言采用文白相间语言记述,语言简练,易于理解。课文记述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穿戴衣帽鞋袜是根据季节不同而穿戴。衣帽鞋袜穿戴讲究----古人穿衣戴帽的风俗习惯

        一般北方民众通常在春秋二季穿着袷衣。袷衣是一种有夹层的衣服,春秋季节,不冷不热,穿着比较合适。夏季天气炎热,比较适合单衣。单衣是只有一层衣料的衣服,衬衫就是其中一种。衬衫是穿在内外上衣之间、也可单独穿用的上衣。周代已有衬衫,称中衣,后称中单。汉代已有近身的衫,宋代已用衬衫之名,现称之为中式衬衫。冬季由于严寒,民众一般穿着棉衣。棉衣服内充以棉花、羽绒等物料作为填充物,用来御寒的服饰。穿鞋戴帽也是根据季节不同而穿着。衣帽鞋袜穿戴讲究----古人穿衣戴帽的风俗习惯

        清末出版初等小学堂第五册第七课,课文题目是“衣服”。课文内容为:“人之衣服,所以护身。我国衣服,长而大,故舒泰。外国衣服,短而小,故轻便。今学堂体操衣服短小,亦取其轻便也。”课文以两个页面记述,分别配有插图。第一面上半部勾画出我国民众上身着穿着宽袖衣服,下身着袍子,俗称马褂和长衫。这种衣服宽大,所有穿着舒服。第二个页面刻画出外国民众所穿着的衣服短小而且紧身,因此比较轻便。清末实行学堂制度,小学生在学校穿着校服按照外国衣服设计,紧身而轻便,易于做体操锻炼身体。衣帽鞋袜穿戴讲究----古人穿衣戴帽的风俗习惯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新中华常识课本第五册第十六课,课文题目是“完美的衣服”。课文内容为:“我们穿的衣服,要能护体,能美观,又能方便,不礙於工作,这才是完美的衣服。要合乎完美的条件,就必须保持清洁,大小适宜,冷暖自知。”课文开篇就提出两个问题。第一是怎样才算是完美的衣服?第二是怎样才合完美条件。课文已经记述地清清楚楚,主要让小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习,增加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课文刻画出一位身着中山装的民众,看上去真是既美观又大方;既护体又方便。
衣帽鞋袜穿戴讲究----古人穿衣戴帽的风俗习惯

        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版的初等小学常识课本以图文并茂形式描绘出少年儿童穿衣戴帽适时而定,做到清洁卫生,大方美观,保暖护身的目的。画图以写实技法勾画出少年儿童在不同季节穿衣戴帽的形象。生活里,除了穿衣戴帽之外,穿着鞋袜也是保护身体的重要措施之一。 鞋袜不仅能够提供舒适的穿着体验,还能有效保护足部健康,预防疾病。
衣帽鞋袜穿戴讲究----古人穿衣戴帽的风俗习惯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初等小学常识课本记述,我们戴的帽子,夏天有草帽,冬天有毡帽。我们穿的鞋子,布鞋轻便,皮鞋经穿。我们穿的袜子用纱线织成的最多。袜子通常由柔软光滑的材料制成,能够贴合足部曲线,提供适度的压力,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脚部的疲劳和肿胀。此外,选择宽松、舒适、吸汗的袜子,还能在夏天提供良好的透气性,避免脚部过热或出汗过多。衣帽鞋袜穿戴讲究----古人穿衣戴帽的风俗习惯

        穿衣戴帽的基本功能还在于保暖或保护身体,要根据四季或工作场地的温度变化选择穿衣。当然在保证护体的情况下,选择时尚美观,穿着得体的服装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