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献南阳
文献南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692
  • 关注人气:3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始作八卦教民以术---在文献中解读伏羲氏对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

(2024-09-18 19:28:02)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三皇五帝

伏羲

始作八卦

分类: 教育史料
           始作八卦•教民以术----
在文献中解读伏羲氏对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
        伏羲氏,又称太昊伏羲氏,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重要人物,被尊为“人文始祖”。 伏羲是三皇五帝之首,为百王之先。伏羲还是中华先民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第一位载入文献的男性始祖,对我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伏羲氏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创制八卦、教民作网用于渔猎、变革婚姻习俗和推广教育,始定姓氏,使先民有了家族符号等方面。他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始作八卦教民以术---在文献中解读伏羲氏对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

        伏羲推动了中华先民从蒙昧步入早期文明的伟大祖先,被称为华裔的人文始祖,中华民族自谓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也皆由伏羲起。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有关文献,解读伏羲对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始作八卦教民以术---在文献中解读伏羲氏对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

        清末出版国史略谈,勾列出太昊伏羲氏画像,画像上方标注文字“风姓,生于成都河南陈州,在位115年,始画八卦。”伏羲是三皇之一,神话中人类的始祖。相传为风姓,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燧人氏之子,相传其母华胥在雷泽踩了巨大的脚印而有孕,生伏羲于成纪,定都在陈(今河南淮阳)。伏羲氏60岁(公元前4359年)登上帝位,在位115年,于公元前4244年7月19日仙逝,享年175岁。在此之前,他率领他的部族由西北高原顺黄河东下,最后建都于陈(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始作八卦教民以术---在文献中解读伏羲氏对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

         此后,他模仿蜘蛛结网的道理,创造了网罟,教会了人们结网扑鱼;指导人们打猎并开始饲养牲畜;他制定了嫁娶之礼《通典》上说:“伏羲氏制嫁娶,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伏羲发明了最早的乐器“琴瑟”,创造了乐曲《驾群》;他通过观察龟甲上的花纹,琢磨其中的奥秘,发明了占卜和象征各种自然现象的八种符号(即八卦图),教导人们了解大自然的变化,避开自然界对人们的侵害。伏羲创造的八卦符号被后人认为是中华文字的起源。八种卦象组成,代表了自然界中各种力量和现象的变化。这种对立统一的阴阳八卦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独特模式,对我国传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始作八卦教民以术---在文献中解读伏羲氏对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

        清末出版历代帝王画赞中布列出世系图,即自“盘古开天,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宇宙之间,人为天地灵长。”华夏历史可分三个阶段,从盘古氏到黄帝是神话时代,从黄帝到大禹是传说时代,大禹以后至今是信史时代。其中,黄帝和大禹是两个重要的分水岭。包括如下十六位开天圣人:盘古氏,开天辟地;上三皇:上古时期的天皇氏、地皇氏、泰皇氏;下三皇:有巢氏(巢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五帝: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青阳氏(玄嚣帝)、高阳氏(颛顼帝)、金天氏(挚帝)、高辛氏(喾帝)、陶唐氏(尧帝)、有虞氏(舜帝)、夏后氏(禹王)。始作八卦教民以术---在文献中解读伏羲氏对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

        清末出版的“六言杂字”开篇就是:“盘古初分天地,老君置立乾坤,布列星辰日月,雪霜雨露风云。混沌先有女娲,万古历代人根。伏羲神农黄帝,三皇治世安民。。。。。。”盘古氏,距今四百万年。其功绩是“开天辟地,分阴阳”。盘古氏是告别混沌从洪荒走来的第一人,在此之前还没有人类。但是应该有古猿,以及其他脊椎动物、虫鱼鸟兽,是华夏民族的第一个开天圣人。伏羲氏,羲皇是也,距今三万年。出生于石楼山,都城宛丘,以玉华子为师。其主要功绩是“作八卦历以通神明(又名“六十四卦历”,以八为数,384天为一年),作结绳而为网罟,造书契,作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供庖厨,族外群婚”。始作八卦教民以术---在文献中解读伏羲氏对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

        伏羲以一拟太极,然后一划开天,创造世间万物,其不朽功绩被赞为,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之首、百王之先。据传伏羲生日为农历三月十八日,全国各地均有祭祀伏羲的风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