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庄正直·坐姿规范----
古人对少儿的坐姿要求
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个人坐姿端正、品行正直,是个人的礼仪风度和精神面貌的体现,这种生活姿态不仅是对自己形象的塑造,也是对他人的尊重。良好的站姿和坐姿能够展现出个人的自信和精气神态,而不良的姿态则可能给人留下缺乏自信、没有气质气场的印象。因此,要做到坐、立都要有正确的姿势,而且时时要检点自己的仪态。古人认为,标准规范的站姿应该是腰挺腿直,肩不歪、头不斜,站立时不要左右晃动。好的坐姿应该是平稳而不僵硬,像一张弓一样蓄势待发。这样的姿态不仅显得端庄优雅,还能展现出个人的自信和从容。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博馆藏的历代老课本中,有关培蒙童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坐姿等课文内容,感受古人对小学生的坐姿规范,特别是写字时的坐姿的严格要求。
清末出版的初等小学国文课本第二册第十四课,课文题目是“写字”。课文内容为:“儿童写字,宜正身体。身体不正,日久,脊骨弯曲,危害甚大。师告我曰:‘每写字,坐必直’。”课文采用传统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的阅读方式印制。采用文白相间语言记述。断句采用另起行,并有私塾先生朱笔点划。课文以两个页面记述,并配有插图。第一个页面的下面,刻画出一个小学生坐在书案前写字,坐姿端正,手执笔秉直,写出的字端庄雅致。第二个页面的下面刻画出一个小学生写字的时候坐姿歪扭,这样下去脊椎骨就会弯曲。形成了脊柱弯曲疾病,站不直,走不直,没有气质,自信感就很差。所以,老师就告诉小朋友每每写字作文字时,一定要坐姿端正,心平气和。这是初等小学生应该做到的一个基本的常识要求,对于以后人生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课文选自国文课本第二册,也是少年儿童刚刚入学的第二学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写字姿势是五花八门的,他们的执笔方法更是花样百出,如果坏的写字习惯不及时纠正的话,孩子们的视力甚至是身心健康无疑都会受到影响。“好习惯益终身”,所以,在入学初就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不良的站姿和坐姿会对健康产生重大影响。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佝偻、跷二郎腿等,会导致脊椎的正常弯曲度改变,进而引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变。正确的站姿和坐姿可以减轻脊椎的负担,减少这些健康问题的发生。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初等小学常识课本第三册第三课,课文题目是“排排坐”。课文内容为:“来来来,排排坐。要正坐,要直做。坐不直,像罗锅,罗锅走路像骆驼。国强坐的正,国强坐的直,大家都要向国强学习。”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简朴,而且韻味十足,读起来朗朗上口,易懂易记。课文下面勾画出了一幅插图,插图中一个叫“国强”的小朋友坐的非常标准,双腿并拢,上身挺拔,双手放在腿上,端庄正直。坐在一起的另外两个小朋友坐姿表现的非常随意,身体歪扭,腿脚乱放,看上去给人一种不严整的感觉。课文特别提出坐不直,像罗锅,罗锅走路像骆驼。这里的罗锅是指弯腰驼背似骆驼。因此,课文提倡向国强的坐姿学习。这里的国强就是小朋友们学习的楷模。
小学生时时刻刻要保持端正的坐姿,这样可以保护脊柱、保护视力、增强腰部稳定性、放松身心、提高记忆力、强壮骨骼、增强自信心、促进消化、减少头痛、改善记忆力和强健骨骼。正确的坐的姿势是要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做到“三个一”,眼离纸一尺,胸离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双手呈八字形自然地端放于纸上。时下,学生早已不再使用毛笔写字,硬笔书写普及。正确的执笔方法:大拇指与食指在前面捏住笔杆,中指在后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一齐弯曲并拢,小指贴在纸面起支撑作用。五个手指的骨节自然外凸,笔杆自然地斜依在虎口上。手指离笔尖一寸。铅笔尖与纸约成50度角。执笔不松不紧,要使笔灵活便于运用。端正坐姿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还能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是日常生活中应当重视的良好习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