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尊老敬长从小培养----老课本中那些尊敬长辈的故事

(2024-08-15 20:01:06)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敬老尊长

尊敬长辈

老课本

分类: 教育史料
       尊老敬长•从小培养----
老课本中那些尊敬长辈的故事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温馨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感染着每一个家庭成员及身边所有人。这种良好的道德风尚是历代所提倡和弘扬的基本道德规范。历史上孝亲爱老敬老的事例不胜枚举。现通过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历代教科书中有关敬长的好少年事迹,感受从小教育培养少年儿童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意义。尊老敬长从小培养----老课本中那些尊敬长辈的故事

        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初级修身课本第四册第五课,课文是“敬老人”。课文内容为:“一天,张云坐船到同学家去,过河的时候人太多了,有许多人站着,没有座位。张云看见一个老人也站在那里,手里拿着许多东西,遂站起来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下船时,张云又替老人把东西拿到岸上。”该篇课文以传统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阅读习惯印制。课文采白话文语言讲述,语句后面以注音字母标注,便于小学生识读。课文上边和左下边配有插图,插图采用以实写意技法刻画出了张云坐船的时候,看见一个老人站在船上,老人手里拿了很多东西,然后他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人。下船的时候,他又替老人把东西带上岸。这就是在生活中尊老、爱老敬老的善举。课文中的张云是千千万万个好少年的代表。现实生活中,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为老年人、孕妇等让座的好人好事已成普遍现象,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老敬长从小培养----老课本中那些尊敬长辈的故事

        清末出版的出春季始业新修身第五册、第十五课文题目是“敬长”。课文内容为:某富翁与客人座谈。一人旧衣敝履如屠沽者,自外至。富翁急忙起立,延之坐而退,而拱立其人命座,翁乃坐。客问翁曰:“彼何人焉?”翁曰:“某族叔父也。”课文后批注:“以敬事长则顺。”课文采用文言文记述,词语简练,易于理解,课文断句以小黑点标注。课文下面配有插图,画图中的客人和富翁正在谈话,有一个穿着破旧、看似屠夫或商贩的客人从外面走进来,富翁急忙起立,并让其坐主人座位,自己拱手退下的场面。在这个场景中,富翁与客人正在进行座谈,气氛正式而高雅。此时,一位穿着破旧、看似屠夫或商贩的客人从外面走进来时,富翁急忙起立,这一动作显示了他对这位新到客人的高度尊重和重视。 接着,“延之坐而退”,富翁邀请这位客人坐下,并自己退到一旁,更能体现了他的谦逊和礼让。在当时的社交场合中,主人的座位通常是中心或较为尊贵的位置,而富翁却主动让出,这既是对客人的尊重,也展现了他个人的修养和风度。最后“而拱”,这里的“拱”是指拱手行礼,这是古代我国的一种常见礼节,表示敬意和尊重。富翁在让座之后,还以拱手礼来表达自己的敬意,这再次强化了他对这位客人的重视和尊重。客人见富翁如此尊敬衣衫褴褛之人,禁不住问是何人。富贵答复为自己一远房族叔。在这个场景中的富翁展现出了极高的素养和人格魅力。他不仅能够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地位如何,亲情远近,而且还能够在细节中体现出自己的谦逊和礼让。这样的行为无疑会赢得他人的尊敬和好感,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良好的道德典范。尊老敬长从小培养----老课本中那些尊敬长辈的故事

        清末出版的秋季新国文第四册第五课课文题目是“敬长”。课文内容为:“雪初止,路上泥滑。有老人扶杖独行,失足扑地。一童子趋而扶之。既起,取巾代拭衣履。问其所居,送之归家。”该课文采用纯文言文记述,语言凝练,较易理解。课文描绘出雪后道路泥泞不堪,有一位扶杖老人不慎滑到。路过一少年见状,急忙上前扶起老人,取出毛巾擦掉老人因滑到粘在身上的污泥。并询问老人家庭住址,亲自安全将老人送到家里。此故事到此似乎已经表现出该少年爱老敬老的良好品德。但故事还有后续,即老人要挽留该少年在其家里吃饭,但少年答道,恐怕自己父母担心自己该回家时没有到家而担忧。于是急忙告别老人而回家。充分说明该少年有着良好的修养品质。课文以此教育蒙童少年在生活中处处尊敬父母及长辈,聆听他们的教诲,接受他们合理化建议,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尊老敬长从小培养----老课本中那些尊敬长辈的故事

        关爱老人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需要。关爱老人,就要敬重老人,尊重老人,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关心,在社会上要形成大家关心、爱护老人的良好的道德风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