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宝典•方书之祖----
陈修园著《金匮要略浅注》浅析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影响医学历史的典型著作,被称为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万世宝典”。
《伤寒杂病论》又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清代伤寒名医陈修园在所著《金匮要略》凡例开篇就点明其“深文奥义与《伤寒论》同。近医崇其名而亡其实,能发明之者绝少。然圣人之道,千古常昭,自唐宋以来,医书汗牛充栋,庸庸者勿论,其中有可观者不下十余家。虽不可谓得仲景之真传,而间有善悟暗合者。。。”为此作者广博百家之精华结合亲身经历而撰写该书。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光绪年出版该书,解读作者治学严谨,博爱大众的仁慈情怀。
《金匮要略浅注》首刊于嘉庆八年(1803年),曾任大清钦差大臣林则徐作序。书中六卷,将张仲景《金匮要略》诸方组成、功能主治、药物剂量及煎服方法等主要内容,用歌诀形式编写出来,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陈修园,名念祖,福建长乐人。他善于继承整理古典医籍,功力深厚,涉猎广泛,并搏取众长,结合个人实践经验,因而自成一家。作为福建古代名医之一,其学术上医文并重,法古而不泥古,法仲景,承“二张”,继承与创新并举。他还是一位中医科普大家和卓越的教育家,他注疏经典,启迪后人,撰写歌括,易读易记,内容由浅及深,切于实用。
该书的体例和编法特点与《伤寒论浅注》略同。作者选集前人《金匮要略》注本中的精采注文,结合个人见解予以阐发,以求辨明要旨。“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林则徐于道光十年序言:余奉讳里居。每婴疾。偶检方书。茫无涯。因叹前贤如坡公沈存中辈。皆明于医理。用以济世利物。其不效者。特格物未至耳。吴航陈修园先生。精岐黄术。以名孝廉宰畿辅。晚归里中。与先大夫结真率会。余尝撰杖侍坐。聆其谈医。洞然有见垣一方之眼。窃谓近世业医者。无能出其右也。今先生捐馆数年矣。令嗣灵石传其业。世咸推重焉。先生生前所刊医书若干种。已传海内。今复读其金匮要略浅注一十卷。明显通达如诸掌。虽王叔和之阐内经。不是过也。灵石又遵庭训为金匮歌括六卷。取韵语之便于记诵。附以行世。犹先生志也。昔范文正公有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先生在官在乡。
用其术活人。岁以千百计。况着书以阐前人之旨。为业医者之楷模。其功岂浅鲜哉。灵石以序见委。余固不知医。然窃愿为医者讲明其理。庶有以济世利物。而勿误人于生死之交也。是为序。
作者吸取清代诸医家学说之精华,对《金匮要略》进行了相应校注。运用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之文字,进行深入浅出地注释,对理解古典医籍极有裨益,也是学习中医的入门之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