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宗伤寒·案传万世----清代名医王孟英《王氏医案》浅析

(2024-02-17 21:31:02)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王孟英

伤寒论

王氏医案

分类: 教育史料
        医宗伤寒·案传万世----
清代名医王孟英《王氏医案》浅析
        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孟英(1808—1868年),字孟英,号梦隐(一作梦影),又号潜斋、半痴山人、随息居士、华胥小隐等。祖籍浙江盐官(今浙江海宁市),乾隆间迁居钱塘。孟英出身世代医家,曾祖王学权精于医术,曾撰《重庆堂随笔》,祖父及父皆业医。十四岁起父亡后,立志习医,后寓居常山县行医,尤擅长温病,曾屡起沉疴,医名遂大振。徙居海上,精研《内经》、《伤寒》等有关典籍,苦悟温病理论,又深研其前代及同时代有关温病各家学说,著有《温热经纬》、《霍乱论》等。编著《王氏医案》《王氏医案续编》医话类中医著作,惠及后代,福泽八方。医宗伤寒·案传万世----清代名医王孟英《王氏医案》浅析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王氏医案》及《王氏医案续编》两部医话类中医著作中,解读王孟英刻苦钻研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等前代名医著作,不遗余力留下重要医案,泽及万世。该书刊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共八卷。医宗伤寒·案传万世----清代名医王孟英《王氏医案》浅析

         王孟英在王氏医案序言论述仁医不但要有仁术,而且还要有著作。著作就是一生行医经验、得失等总结,对于后学之士大有益处,少走弯路,避免失误,慈善之举,益于民众。其原文内容为:“医之道难言矣。非有绝人之智,则不克澈其精深;非有济世之仁,则不肯殚其心力;仁且智矣,而无著述以传,则泽及一时而勿能垂百世,此轩岐所有有著述也。古者医者必三世治尚,十全医者皆深通是道。故内经之书简奥不繁,至汉张机始备方,至宋许叔微始有医案。由后世以医为市业者多,而知者愈少,不得不详述医案,俾循途不误,亦仁人之用心也。。。。。”医宗伤寒·案传万世----清代名医王孟英《王氏医案》浅析

        王孟英十分重视临床,注意从实践中求得真知。著作中留下了大量的医案,数量多达800余则,是医家临证辨治的真实记录,王氏医案共收录三百余则。续编以温证治案为多,案中治温多以凉润清解为法,治伏气诸病,尤善从里外透,多轻清流动之品,以疏其气机,引邪外达。王孟英诸案,注重养阴、强调气化枢机、善用清轻透达等学术思想贯穿于中,辨证诊断、处方用药多有独到之处。其所著《温热经纬》是温病学派中重要著作,经纬意指以《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为经,叶、薛诸家之说为纬,而以伏邪、新感为两大辨证纲领。医宗伤寒·案传万世----清代名医王孟英《王氏医案》浅析

        王孟英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和理论研究,对温病学说的发展作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尤其对霍乱的辨证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重视环境卫生,对预防疫病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王氏认为温病自内发,由三阴而三阳,不同于伤寒之由太阳入三阴。后世治温热病者亦多以此为伤寒、温病之分界。王氏采《伤寒论》治阳明病方法以治温病,认为仲景六经原不专为伤寒而设。任何病但见阳明证即作阳明治。伤寒、温病同证同治,不在名称之辨。医宗伤寒·案传万世----清代名医王孟英《王氏医案》浅析

       王孟英论温,善辨六气,而对暑热尤有发挥。他认为暑即热,同属于阳,两者同气,但以热之微甚为异。此说澄清了人们对暑的属性的一些模糊认识。据临证所见,暑天时病,有因野外劳作感受暑邪而得,也有因避暑反被寒伤所致,前人曾立阴暑、阳暑之名加以区别,其初衷是为了区别施治,无可非议,但取名不当,概念不清,往往造成误解,混乱投药。针对这一客观实际,王士雄指出,暑性纯阳,绝不能冠以“阴”字,所谓“阴暑”者,实即夏月伤于寒湿,不能属于暑病的范畴。这对区别寒、暑性质和概念,正确辨治,有着实际意义。医宗伤寒·案传万世----清代名医王孟英《王氏医案》浅析

       朱生甫在《王士雄医案三编》序言中说:“忆君制服中,有贵人延之治病,老耄多忌讳,欲君易服而进,君拂然去之,其守节不阿如此”。高风亮节,于此可见一斑。王孟英对其诊治疾病的记叙,既清楚明白,又生动形象,行文流畅,多为夹叙夹议,几乎可以当作优美的医学散文来品味。先生善于用四言或六言排句书写病案,读之颇顺口,如:“一铁匠妇患感,杂治经旬,身热不退,不眠妄语,口渴耳聋,求治于余。脉来细数,唇红面白,肌廋汗频。虽是贫家,却为娇质,神虚液夺,余暑未清。”王孟英对病机的分析深透、精辟,阐发得淋漓尽致,这就是他最不为一般医者所能及之处。医宗伤寒·案传万世----清代名医王孟英《王氏医案》浅析

       王孟英出身医学世家,常年奔走于南北地域城乡间,不辞劳累为民众治病,而且肠热胆坚,学问博洽,平生不畏大证,救治了许多危重症,疑难杂症的民间大医形象,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医案。其勤奋、敬业、爱民、仁心仁术精神令世人景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