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缄其口·谨言慎行----古人的讷言谨行修身教育

(2023-12-02 20:04:39)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谨言慎行

三缄其口

孔门言必行

分类: 教育史料
        三缄其口·谨言慎行----
     古人的讷言谨行修身教育
        《礼记·缁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民谨于言而慎于行。”指出作为君子要言语行动小心谨慎,做到谨言慎行,宁可沉默寡言,也不要浮躁多言,宁可笨拙愚钝,也不要故作聪明,无论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之前学会自控能力,皆应该谨慎三思。三缄其口·谨言慎行----古人的讷言谨行修身教育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清末初等小学堂修身教科书第六课课文题目“金人三缄”一文,解读古人对于讷言谨行修身教育的重视。课文原文内容为:孔夫子与门弟子游周庙,见庙里塑了一个金人,把口嘴缝了三道。弟子因问曰:“这金人为何把口嘴重重缝纫着哩?”孔子曰:“此人生不肯胡言乱道。故他去后,后人装点样子,给人家看看,可知道慎言是极要的功夫。”课文后面附注课文住址思想是教育少年儿童“示人之慎言”。三缄其口·谨言慎行----古人的讷言谨行修身教育

        课文采用传统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阅读习惯石印技法印制。课文语言以文白相间形式记述,易读易记易于理解,课文断句以空格加小圆实点标注。课文使用一页配以插图,插图以实写意地勾画出一长者指着地上的狗和鸡,对身边少年讲解谨言慎行的重要意义。长者自有儒雅之气,年轻人一幅求知若渴的虚心形象洗耳恭听。传统经典蒙童名篇《三字经》有“犬守夜、鸡司晨”一语句。此先生讲解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时刻警觉,发现异常即汪汪而叫,提醒主人及时处置;公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及时提醒人们要起床干活做事。狗和鸡平时叫声很少,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开始提醒,而且忠于职守。这就是谨言慎行的重要表现。因此,先生以此教育蒙童少年作为人,要谦虚谨慎,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胡连糊涂度时光,鸡犬不如,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三缄其口·谨言慎行----古人的讷言谨行修身教育

        金人三缄,出自《孔子家语•观周》。原文“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原文讲述,孔子仰慕周礼,鲁国国君就提供车马物资,让孔子到周朝国都去观摩学习。孔子到周朝的宗庙学习,在宗庙的石阶右侧伫立着一个铜人,铜人嘴巴被封缄了三次,在他背上,刻了铭文: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这位“古之慎言人”就是孔子在《论语》中说到的“古者”。古代的圣贤不会轻易说话,一旦说出口如果后面做不到就很尴尬。所以做人就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三缄其口·谨言慎行----古人的讷言谨行修身教育

        汉刘向在《说苑•敬慎》记载: 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同样讲述孔子前往周朝首都,参观周王的祖庙。在大殿右边台阶前,有个铜人,它嘴上封了三道封条,背上还刻着字,大意是“这是古代说话最谨慎的人。警醒民众要小心呀!小心呀!不要胡说,胡话说得多,失误也必定多!”后来“三缄其口”流传为成语。如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金人示诫,三缄其口。”也可说作“金人三缄其口”、“金人三缄”或“缄口不言”,形容因特别谨慎或有所恐惧和顾虑而不说话。三缄其口·谨言慎行----古人的讷言谨行修身教育

        该课文讲述的故事大致和文献相同,无非讲解的非常大众语言化。孔夫子与孔门弟子游周庙,见庙里塑了一个金人,把口嘴缝了三道。弟子因问道:“这金人为何把口嘴重重缝纫着哩?”孔子说道:“此人生不肯胡言乱道。故他去世后,后人装点样子,给人家看看,可知道慎言是极要的功夫。”三缄其口、缄默不言是一个有修养谦谦君子的重要表现。该课文旨在教育少年儿童谨言慎行,多做少说,踏实稳重,学有所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