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孝父敬母德行卓群----明代黄润玉孝行树楷模

(2023-11-29 18:50:14)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文献南阳

孝行

黄润玉

修身老课本

分类: 教育史料
         孝父敬母•德行卓群----
        明代黄润玉孝行树楷模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历代所倡导的基本品质修养。一个人越是孝顺父母,心地越善良,口碑越好,德行越大,随之而来的人缘、人脉、资源就越多,社会地位、身份、信誉就越高,人生运途就越宽广通顺。历史上大孝慈爱的孝子不胜枚举,二十四孝的故事早已铭刻民心。明代黄润玉自五岁懂事起就知道孝敬父母,以慈心孝爱赢得口碑,成为一代大儒。孝父敬母德行卓群----明代黄润玉孝行树楷模

        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清末初等小学堂修身教科书中有关黄润玉孝行事迹,解读少年黄润玉的聪慧机智,以及迁移北都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大儒“南山先生”。孝父敬母德行卓群----明代黄润玉孝行树楷模

        清末不同版本两册修身教科书第七册第一课课文题目都是“孝行”。 课文采用传统自右至左、自上而下阅读习惯石印技法印制。课文语言以文言文形式记述,易于理解,课文断句一篇无标识,另一篇以小圆圈标注。课文使用一页配以插图,插图以实写意地勾画出仅十三岁的黄润玉面对朝廷命官要求北迁,年幼润玉不亢不卑,讲明理由请求代替父亲迁居。当时负责的官员嫌弃他年少无知,就说“父去日益老,儿去日益长”的道理,最终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的场面。画图中,黄润玉父亲年迈体弱,手拄拐杖,黄润玉机灵聪慧,直言相对,打动朝廷官员。孝父敬母德行卓群----明代黄润玉孝行树楷模

       文献记载,黄润玉,字孟清,号南山(1391年—1479年),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明朝初年学者、官员,历永乐、洪熙、成化七朝,逝于成化十五年。学者称“南山先生”。该课文原文内容为:黄润玉五岁侍母疾,夜不就寝。年十三,诏徙南方富民实北都。润玉请代父行,有司少之。对曰:“父去,日益老,儿去,日益长。”少长不尤愈于老乎?卒行抵北都,受廛都城外十里所。寒冱无人居,同役筑室成比闾,倾资给傜赋,垦圃种蔬以为活,人不堪其劬,而黄润玉泰然安之。稍隙辄肆力于学,遂成大儒。孝父敬母德行卓群----明代黄润玉孝行树楷模

        课文讲述黄润玉自小孝敬父母,五岁时,母亲患病,黄润玉昼夜床前侍奉。黄润玉不仅是个孝子,还是一个拥有操行的人,在其年仅十岁的时候,在半路上看到金子都不想将其捡走。到了十三岁,明成祖朱棣在1403年称帝,改元“永乐”,并迁都于燕京。永乐元年(1403年),当时燕京人口相比南方较少,明成祖朱棣就下令迁徙江南居民特别是富户往北都。黄润玉当时年仅十三岁,请求代替父亲迁居。当时负责的官员嫌弃他年少无知,就说“父去日益老,儿去日益长”,批准了他的请求。孝父敬母德行卓群----明代黄润玉孝行树楷模

        黄润玉不远万里到了燕京后,黄润玉就在京师北门(德胜门,现今土城路)外荒野盖屋子种粮食蔬菜,自给自足,同时在劳作间隙还勤奋刻苦学习。永乐十八年,顺天府乡试夺魁中举,并被授予建昌府学训导的职务,后来调任往南昌。宣德年间(1426年—1435年),出任交阯道监察御史。正统元年(1436年),巡按湖广,秉公执法,任上裁撤冗员达一百余名。曾任广西按察司佥事,提督当地学政。后来改任湖广按察司佥事,任上大力兴修当地水利,造福于民。孝父敬母德行卓群----明代黄润玉孝行树楷模

        黄润玉因年迈体衰辞官还乡,回到故乡后筑南山书院讲学,以程朱理学为宗。天顺初年,负责修撰《宁波府简要志》,体例洗练简洁,得后人称赞。其著作有《四明文献》、《含山县图志》、《海涵万象录》、《经书补注》、《考定深衣古制》、《南山稿》、《先贤赞》存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