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中,方向首记清-----
古人如何教育蒙童认知方位
人生天地间,走南闯北在所难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让自己过人的才识和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体现,在旅途中增长。不论身在何方,方向位置至关重要。懵懂少年自记事起,便要接受方位认知。国学经典《三字经》中有“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这句话其实就是要告诉少年儿童四方是哪四个方向,以及辨别四个方向的基本方法。更是教育蒙童认知方向,人生不迷路。
方向与方位的确立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使民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辨别方向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古人如何教育蒙童认知方位?古人为了说明方向的重要意义,举例如“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等等寓言故事,证明做事情,选择对的方法和努力的方向才是首要的,不然使用错误的方法或者方向努力,可能永远都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清末初等小学堂常识课本中以祖父教育孙子认知四方为内容,对蒙童少年进行基础教育。课文内容为:清晨,祖携孙出门。祖曰:“尔知方向乎。日出于东,没于西。今尔向日而行,是为东方,背后西,左手为北,右手为南。故视日之出没,可以辨四方也。”课文上半部分配有插图。画图采用传统写意画法,画出祖父带领孙子在日出之时,到野外看日出而辨别四方的场景。插图中,爷爷指着太阳出来方向教育孙子是东方,背后当然是西方。左右手方分别是南北方向。画图中小小少年双眼随着祖父指向而用心聆听和记忆。其实就是让蒙童少年掌握方位的基础教育。课文使用文白相间语言记述,浅显易懂,加之画图形象直观,少年儿童在先生的教育指导下,很快就能牢固掌握。课文天头部分隔栏注解本课内容的生字词,以便小学生识读、记写熟练。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级小学国文课本同样选编一篇教育蒙童少年认知方位的课文,课文题目是:“怎样辨别东南西北”。该课文以父亲带领儿子观日出,讲解东西南北方位的辨别方法。其内容为:早上起来,爸爸指着太阳,对我说:“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该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我”在爸爸的教导下认知四方。课文以白话文讲述,下半部分配有插图。画图中的爸爸以先生形象描绘,带近视眼镜,身着长袍,一幅儒雅气质,其实就是小学生眼里的先生。课文中的“我”,就是所有蒙童少年。在先生指引之下,达到认知四面八方的目的。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图文并茂。非常直观教育少年儿童牢固了解四方辨别方法。
而今,3~5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学会了《前后左右》这首儿歌。该儿歌内容非常简练,内容为“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该儿歌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合辙押韵,在欢快音乐伴奏之下,宝宝爱听,也容易跟着妈妈阿姨学唱。该儿歌短小精悍,便于宝宝记忆,宝宝一学就会,即增强了宝宝的自信心,锻炼了宝宝的记忆力,使儿童自小就熟悉辨别东西南北中方向。
以上课文或儿歌教育的辨别四方的方法适合于北半球,特别是我们国家,而且是有太阳的时候。那么没有太阳的阴天或没有星星月亮的夜晚又怎么识别方向呢?其实,我们先祖非常聪明,早在先秦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已经积累了对磁现象的认识,并发明司南,即指南针。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指南针,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磁场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是我国的伟大发明创造。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对地理大发现和海上贸易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传入欧洲,在欧洲的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航海技术发明中,指南针也是最重要的单项发明。
这些启蒙教材教育少年儿童自小认知方位,把控好方向,只要踏实肯干,坚定信心,勇毅前行,方可实现人生奋斗目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