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文献中记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2023-03-03 19:40:52)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南阳文献

南水北调

引汉济黄

分类: 红色文献
 在文献中记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伟大工程。中线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通水以来,北京市及沿线省市受益人口1100余万,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II类以上。此项工程在保障首都水资源供给,增加水资源战略储备、减缓地下水下降速率、改善水生态环境、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显著。在文献中记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文献中记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淹没区和移民搬迁及安置区,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渠线最长、占地最多、工程量最大、环保任务最重的省辖市。南阳人民在建设这项伟大工程中立下汗马功劳,其功绩炳彪史册。
   历史的车轮转向半个世纪以前,沧桑往事历历在目,让我们寻着皇粮国税博物馆保存的文献史料在把思绪梳理出来,共同瞻望这项世纪宏伟工程。在文献中记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建设南水北调工程背景:
      1952年,领导人在视察黄河时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也是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首次提出。在文献中记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1958年3月,提出:“打开通天河、白龙江与洮河,借长江济黄(黄河)丹江口引汉(汉水)济黄,引黄济卫(卫河),同北京连起来”,会议决定修建丹江口大坝。在文献中记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1969年年底到1970年8月,河南南阳地区在邓县组织了一场“引汉济黄”工程。引丹灌溉工程,是丹江口水利枢纽的组成部分,是领导人提出的“南水北调、引汉济黄”的第一步。因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灌溉唐、白河平原地区而得名,以往称引汉灌溉工程,1973年改称引丹灌溉工程,简称引丹工程。在文献中记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工程开工建设:
      1969年1月26日,渠首所在地——陶岔村大雪纷飞,来自南阳邓县、淅川县的2万余名民工集结工地上,庄严誓师。“喝黄汤,尿黄尿,顿顿吃的狼戴帽(黑窝头)”,生活艰苦至极,但他们高喊“丹江不北流,誓死不回头”。
   1969年2月1日,原邓县组织刁河以南刘集、构林、都司等13个公社两万民工破土动工,开挖引渠和渠首闸基。接着,南阳县、新野、镇平、唐河、社旗、方城等县民工参加施工,工地民工共达8.5万人。在文献中记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文献中记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因施工条件简单,环境艰苦,加之当时物资配送极其紧张,所有物资均由地方想方设法解决。就连处理的废席子也要凭介绍信购买。擦汽车用的布要凭介绍信到棉麻公司购买棉花外包皮布,如南阳县民兵团购买碎布,南阳县民兵团下属引丹溧河营、引丹溧河连皆需要碎布。好在当地各级机关都支持此项工程,所必须物品皆买到,保证工期如期开展。在文献中记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文献中记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文献中记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所有参战民工及民兵他们“喝的是泥巴水,吃的是红薯干,点的是煤油灯,住的是油毡棚”,开山铺路,炸石运料,拦江筑坝,靠人海战术和“愚公移山”精神,民工们苦干了三年。在吃住条件极差而且工作环境极坏及工作当量极高的情况下,生病、受伤、甚至牺牲的事件经常发生。如南阳县民兵团随团有卫生队,从保存的处方笺可以看出,由于吃喝食物较差,红薯干和泥巴水造成消化疾病经常发生。民兵杜勇德、王明云的处方笺只开了食母生及山楂丸。而且王明云的山楂丸又是自己在南阳县医药公司买的。在文献中记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共有2880名群众在工地上受伤致残,有141人牺牲,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默默无闻勇于献身的英雄们。在文献中记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文献中记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文献中记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1971年8月,深49米、底部宽150米、上部宽500余米、总长度达10余公里的引丹总干渠完工。1974年8月,历时5年零8个月,引丹灌区通水。高6.7米、宽100余米、高140米的渠首水闸落成,共挖出土方、石块及混凝土浇筑方6700万立方米。若将整个工程的土石量砌成宽、高各1米的小坝,可沿赤道绕地球转1周半。在文献中记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32分,选择14时32分开闸通水,寓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长度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全长1432公里号称世纪工程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枢纽正式开闸将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