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徒)有虚名
·龟(贵)在执着
----老课本如何讲述“龟兔赛跑”故事
《龟兔赛跑》这个耳熟能详、童叟皆知的经典寓言故事,相信每个人的童年听了无数遍,而且不断传承教育着下一代。该故事选自《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艺术加工,成为流传世界的一部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
该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塑造了一只骄傲的兔子和一只坚持不懈的小乌龟赛跑的寓言。乌龟与兔子的赛跑中,跑的迟慢不能再笨慢的乌龟最终能获得了胜利,而速度与激情见长,稳操胜券的兔子则败北。该故事成为了千百年来教育孩子成长的正反双面教材。
此寓言意在告诉人们:
为人处世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目标专一,同时还要增强稳扎稳打,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心决心,奋力拼搏,努力向前,且不可掉以轻心,半途而废,才会取得成功。时刻牢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龟兔赛跑的故事,多次选编入少儿课本、课外等读物。还被演绎成各种不同艺术表演形式,如,童话剧、卡通剧、话剧、歌剧、歌曲、游戏等等艺术门类。历年来,在选编课本时,出现不同的版本,但主旨思想一致。现从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的老课本中,解读有关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次感受乌龟的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孜孜不倦、持之以恒、贵在执着精神。摒弃兔子的骄傲自大、半途而废的徒有虚名的自负自傲气。

清末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等小学堂国语课文第十课采用文言文讲述“龟兔赛跑”故事,这也是目前发现最早编入教科书的课文:原课文题目是《龟兔竞走》,内容为:“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简短精炼、浅显易懂的二十八个字,把龟兔赛跑的故事讲述清楚明了。“走”在古文里解释为“跑”。课文采用自上而下、自右至左传统印制,以空格断句。课文之所以叙述简练,就是给学生读者以足够的想象空间、感悟空间、思考余地及汲取的经验教训。课文上方配有一幅插图,画图中,兔子低头酣睡,乌龟则奋力前行,比赛结果不言而喻。该篇短小精悍的文字再现龟兔赛跑寓言故事,使人从小故事中感悟大道理。

宣统元年(1909年)初等小学堂《修身》课文第一册第十八课题目是《兔与龟》,课文使用两个页码讲述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课文采用看图说话形式叙事,画图以传统中国画技法构图,画法淳朴自然、层次分明,构图主题鲜明,兔与龟处于画图中心位置。兔与龟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讲述该故事时,没有文字表述,基本按照《龟兔竞走》内容刻画。这种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低年龄阶段少儿阅读和理解。
上世纪20年代,初小国语课本二年级下册第二十六课题目是“龟和兔子赛跑”。原文以白话文加注标准标点符号,课文内容为:兔子在树林里跑来跑去。乌龟问他说:“你做什么?”“我在这里练习练习,预备同山羊比赛。”“我同你赛跑好不好?”“哈哈,哈哈。。。。。。你这迟笨的东西,也能同我赛跑吗?”“不妨试一试,我们从这里跑起,谁先跑到那棵大树下,谁就胜啦。”兔子又想:“我同他赛跑,睡一觉再跑也不迟。”于是,兔子在路旁睡着了。乌龟立刻动脚,对着目标大树稳扎稳走,步步为营,一秒也不停息到达目的地。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已经在大树下等他啦。 
该篇课文应该是龟兔赛跑传统故事的创新班,采用拟人对话形式叙述,课文浅显易懂,对话生动活泼,言语间无不透露出兔子的傲慢之情。如,“哈哈,哈哈。。。。。。你这迟笨的东西,也能同我赛跑吗?”而乌龟则谦虚和善,稳重之中显现出自信。其自信表现在“不妨试一试”四个字中。文中下面配有插图,插图上面刻画一棵大树,乌龟已经站在大树之下,而兔子醒来之后正飞奔大树方向的途中。此时比赛已结束,乌龟当然胜利,而兔子后悔已经来不及啦! 
小兔子因骄傲自大,自以为自己跑得快,不努力向着目标一鼓作气拼搏,半途而废,结果导致自己的失败。小乌龟则自强不息,踏踏实实,最终取得了成功。龟兔赛跑的故事,自古讲到至今,从小听到长大,一代一代接力选入课本传承讲述,无非使人明白要想取得最终成功,必须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勇毅前行。懂得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哲理。
今年是农历癸卯兔年,兔子形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温顺、可爱、长寿、吉祥,还寓意着善良、积极向上、吉庆祥和等美好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大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宏图(兔)大展,前途(兔)似锦。戒骄戒躁,像乌龟一样,持之以恒、勇毅前行,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