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老课本中解读中华民族的象征----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浩浩黄河

(2022-12-22 21:00:18)
标签:

皇粮国税博物馆

南阳文献

老课本

黄河长江

长城

分类: 教育史料
在老课本中解读中华民族的象征----
        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浩浩黄河
       长城、长江、黄河在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特殊的地位。万里长城连绵逶迤,壮美黄河奔腾不息,滚滚长江浩荡东流。。。。。。千百年来,长城、长江、黄河见证了一代代华夏儿女的磨难与辉煌,它们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深深滋养着中华大地。
在老课本中解读中华民族的象征----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浩浩黄河

      自古至今,当世人提起中国,首先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就会想到长城、长江、黄河等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标杆。历代文献史料典籍之中,无不以豪放的笔致,尽情抒写讴歌赞誉这些民族之魂的华丽篇章。作为教学的范本课本,各个时期几乎皆将其编入教材,教育滋养着华夏儿女淳朴的心扉,孕育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在老课本中解读中华民族的象征----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浩浩黄河

       皇粮国税博物馆馆藏大批自清末至当代教学课本。现从中选取有关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滔滔黄河等等老课文篇章,解读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感受华夏大地壮美河山的伟大,增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意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再续写新篇章。在老课本中解读中华民族的象征----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浩浩黄河

       清末初等小学地理课本第三十三课题目是“长城”。内容为:长城在我国北方,长五千余里。周(朝)末匈奴寇边,燕赵秦诸国筑城御之,然不相联属。秦始皇统一中国,大败匈奴,乃修筑旧城,合二为一,是为长城。后人累加修筑,恃为北方屏蔽。迄乎近代。我国疆域远及漠北,所存长城,无所用之矣。课文采用传统竖式自右至左阅读方式印制,课文右下部分配有长城插图。课文对长城的历史、功能、修建等等内容进行追记,突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民族精神与力量的象征。几千年来,在各民族之间金戈铁马,逐鹿争雄时,无论是早先的赵长城,秦长城,还是后来修筑的明长城,都曾充当过重要角色。画图中的长城, 坚固最浑厚,古老的长城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宛如横卧在中华大地上的一条巨龙。它那高大的城堡,或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或像沉思的巨人,黙对苍穹,佑护华夏大地;这雄伟、壮丽、傲骨,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生命的根脉,是雄浑厚重中华历史的见证。在老课本中解读中华民族的象征----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浩浩黄河

      巍巍长城,皓耀沧桑。宛如东方一条飞动的巨龙,雄峙在中国的北方。魏峨挺拔壮美长城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它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自从秦之后,长城经过两千多年不断的修建和扩充,规模变得越来越雄伟高大,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虽然长城的军事作用在现代已经消退,但是长城作为中华民族象征,在文化精神方面上不断的前进着。万里长城不仅仅是我国防御战事上的奇迹,也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见证。在老课本中解读中华民族的象征----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浩浩黄河

      清末民初等小学国文课本第三十一课题目是“长江”。课文内容为:我国大川,以长江最著,长凡九千九百余里。其源发自青海。东南流,经四川西境,以入云南。折而东北,仍由四川东境,流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而入海。下游水深而阔,支流甚多,既利于交通,尤便灌溉。故其南北两岸,皆为富庶之区。课文天头部分注解本课文的生字词。课文下半部分配有我国大川的流向图,重点画出著名的长江、黄河流域分布图。在老课本中解读中华民族的象征----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浩浩黄河

       该篇课文以九千九百余里而说明长江之长。古人往往以最大的数九九来形容无法估量的时数。课文言及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省、四川省、云南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实际全长6387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长江下游水深而阔,支流甚多,既利于交通,尤便灌溉。故其南北两岸,皆为富庶之区,有鱼米之乡美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豪迈气概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表现出永恒的精神气魄。在老课本中解读中华民族的象征----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浩浩黄河

     第三十二课课文题目是“黄河”。课文内容为:黄河,我国第二大川也。源亦出于青海。由甘肃入蒙。折而南,经山西、山西之间。出龙门,折而东,经河南、直隶、山东入海。长凡八千八百余里。黄河上流,多行山谷中,自高而下,水势湍急。一出龙门,千里平原,任其奔放,水势泛滥,无力挟泥沙入海。岁岁淤垫,河身渐高,两岸堤埂亦岁岁增筑。故沿河平地,反低于河身,。。。。。课文将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区域,黄河的泥沙特点,下游形成地山河的壮观景象细致描绘。在老课本中解读中华民族的象征----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浩浩黄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我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该课文中为了区别第一大河----长江,而是采用八八数字之八千八百余里最为大约数,彰显其第二名的优势。黄河实际全长约5464公里,其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流域辖区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 课文记述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我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老课本中解读中华民族的象征----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浩浩黄河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携带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辛勤劳动,生生不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中华文化影响世界。在老课本中解读中华民族的象征----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浩浩黄河

 
      魏巍长城是全体炎黄子孙的骄傲,也是中国人心中坚韧不拔的脊梁和精神;滚滚长江川流不息,哺育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使我们祖国日益富强;滔滔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孕育无数优秀中华儿女和华夏文明。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唱出华夏儿女用心血再筑起伟大的长城。在老课本中解读中华民族的象征----巍巍长城·滚滚长江·浩浩黄河

      豪迈而又心潮澎湃的《我的中国心》唱出“ 长江 长城 黄山 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祖国盎然奋进的脚步,祖国日新月异的面貌,祖国傲然挺立于世界民众之林的伟岸姿态,似长城、长江、黄河如一条卧龙,腾飞在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