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普杂谈之116希望360网站的各个栏目恢复到2018年以前的状态

(2022-10-05 14:09:19)

科普杂谈之116  希望360网站的各个栏目恢复到2018年以前的状态

 

在上一篇博文中,我曾经说过,早在1957年,毛泽东主席就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艺术上的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我们认为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但是,在那个时候,所有的舆论工具都掌握在“权威”的手中,普通的知识分子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绝对是不切实际的奢望。

直到上个世纪末,随着电脑的普及,及各种网站的创建,普通知识分子才真正有了自由发表见解的平台。其中360网站,就是众多生物学者选择的自由发表见解的网站。事实上,在2018年以前,360网站的各个栏目里,刊登了各种见解的文章,真正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平台。

在那段时间里,尽管我国生物学界的官方舆论,对拉马克学说基本上采取否定的态度。但是,在360网站的有关栏目中,照样刊登了我所发表的“论器官的用进废退”、“评魏斯曼的老鼠断尾实验”、“达尔文为何要发表《历史概述》这篇文章?”、“究竟谁是生物进化学说的奠基人?”、“拉马克在生物科学发展史中所作出的贡献”、“科学的发展,最终证明了获得性遗传理论是完全正确的”、“中心法则的发展历程简介”及“中心法则的完善,标志着获得性遗传的最终胜利”等明显和我国生物学界的官方舆论观点不同的文章。由于这些文章有充分的证据,所以发表以后,颇受读者的欢迎,例如,“中心法则的发展历程”一文刊登以后,阅读的人数,就达3500人以上。

通过对这些文章的传播和阅读,使我国当的多数生物学者对拉马克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这才认识到,达尔文并没有反对拉马克,相反的,达尔文在《历史概述》一文中还对拉马克作了高度的评价,称拉马克是提出生物进化学说的第一人。达尔文也并没有否定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还多处引用了这一理论来解释某些生物的进化现象。

由于这些文章的发表,使我国多数生物学者消除了对拉马克和拉马克学说的误解。因此,在我国的生物学界,就逐渐出现了要求重新评价拉马克和拉马克学说的呼声。到了2021年,拉马克终于以“生物进化学说奠基人”的形象,进入了20202021年出版的中学生物教科书,拉马克在创立生物进化学说方面所作的贡献,也基本上为我国生物学界的官方舆论所认可。

以上这一些,都说明了在2018年以前,360网站确实起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平台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在科学上只有通过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才能使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越来越接近于真理。这本来是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可惜,这种做法,没有能长期的坚持下去。

2018年开始,与我国生物学界官方舆论不同观点的文章,绝大部分在360网站有关的栏目中消失了。至于现在的360网站有关的栏目里,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否定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的博文,一切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为什么在短时间内,360网站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我实在无法理解。难道有人还想要回到从前那样,“利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目前我国生物学界的官方舆论的观点么?”如果真是那样,那我奉劝有这种想法的同志,请不要低估广大生物学者的认知程度。长期以来,我国生物界的“某些权威”利用行政的手段制造的各种谎言,使人们看到了一个“被达尔文否定了的拉马克”的形象,现在,人们通过达尔文亲自撰写的《历史概述》,又看到了一个“被达尔文高度尊敬的拉马克”的形象。在这种铁的事实面前,难道他们还想利用行政手段强制人们相信他们所散布的谎言吗?

不!我国广大的生物科学工作者,决不会再像从前那样,盲目的听从“某些权威”的摆布。他们都会根据辩论双方的观点,经过缜密的思考,形成自己特有的见解。并在适当的平台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根据事实来驳斥别人错误的观点。只有通过这样反复的辩论,才可以使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更加接近于真理。

目前,在生物科学方面,还有许多长期争论悬而未决的问题,比如:“生物的获得性究竟能不能遗传”、“遗传信息的纵向传递是否真实存在”等问题,都有待于认真的实事求是的考证和辩论来解决。

所以,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希望360网站尽快地恢复到2018年以前的状态,使之更好地发挥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平台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