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敏杨志美杨双叶:唐诗宋词简析·21

分类: 清水天然 |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意:
这首诗写寻访常山道士不遇的经过。诗中着重描绘了常山道士隐居处景色的清幽静美。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诗人兴致勃勃地向南溪道士的居所一路走去,此处人迹罕至,曲径通幽,石阶上青苔茸茸,屐痕累累,透露出道士信步出游的足迹。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沿着莓苔石栈漫步前行,远望悠悠白云缭绕在江渚之上;近看山花烂漫,芳草萋萋,似乎要将道人居地的大门封闭。
“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只见道人居所的周围:雨后的松柏,青枝绿叶,苍翠欲滴,山间泉水叮咚,千岩万转,一直通向小溪的源头。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溪边的花草与禅意脉脉相通,自然、禅理与人是那么的和谐,面对这些,彼此不需要任何言语。在这恬静幽雅的环境里生活,是多么地心旷神怡!
简析:
本诗写寻隐者不遇,却见白云静渚,芳草闲门,雨后松色,水源溪花等具有幽静闲淡的山中景色,读来别有一番情趣。全诗写得生机勃勃,自然清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因悟得“禅意”而向往清静恬淡生活的心境。
注释:
莓苔:指苔藓之类。屐痕:古人游山多穿屐,此处指足迹。屐,一种鞋。渚:水中的小洲。过雨:雨过之意。随山:沿着山路。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此处指清寂淡定的心境。忘言:无须用语言来说明。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省)人,祖籍宣城(今属安徽省)。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开元年间进士及第,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因遭诬陷被贬为睦州司马,贞元年间任随州刺史。其诗或反映人民生活的疾苦,或写遭谗被贬谪后的愤懑,而更多的是写山水隐逸的闲情逸致。风格谨严凝炼,意趣闲远。善于以画入诗,尤善五言律诗及绝句,在当时颇负盛名。有《刘随州集》。
--------------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诗意: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遥望你的小船,已驶向烟雨迷蒙的远方;我依然不忍离去,不停地洒泪挥手,让泪水沾湿了手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江面上的鸟儿一群群地向远处飞去,真不知它们最终要飞向何方;青山如黛,依依向人,这更给送行人平添了无限的感伤。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波涛滚滚的长江水载着友人乘坐的小船儿,渐去渐远了;江南的太湖等地春光灿烂,在斜阳里一定会更加明媚温馨吧。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与友人就这样的离别了,谁能看见,我依然徘徊于汀洲之上?心中满怀着无限愁思,只能对着秋水苹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
简析:
这首送别诗,通过遥望、凝思和想象,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帆、飞鸟、青山、落日等都融入了深厚的惜别情绪,表达了诗人为友人送行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本诗构思新颖,情景交融,笔墨集中凝炼,婉转含蓄。
注释:
饯别:设宴送行。王十一:生平不详,排行十一。飞鸟:喻远行人,意谓一去不复返。五湖:说法颇多,一般以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为五湖,均在吴越地区,此处当指太湖。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白苹: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诗意: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在苍茫深邃的山林中座落着竹林寺,从那里缥缥缈缈地传来了暮钟声。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灵澈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独自向远方的树木葱笼的深山走去。
简析:
灵澈是中唐时期一位着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他自幼出家为僧。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返回竹林寺,虽短短四句,既表现了灵澈清寂闲适的僧人形象及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也流露出诗人送行时失意而淡泊的心情。全诗即景抒情,语言纯朴清丽,凝练精致,意境恬淡闲适,含蓄深远,是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注释:
灵澈:中唐时期的一位着名诗僧。本姓汤,字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上人,对僧人的尊称。苍苍:深青色。这里指葱笼的树色。竹林寺:一称“鹤林寺”,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是灵澈逗留润州时歇宿的寺院。杳杳(yo
yo):指暮色深远处。荷笠:背着斗笠。荷:负。此写行僧形象。带斜阳:映照在夕阳中。青山独归:即独归青山。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官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诗意:
诗的前六句,刻划老将军舍身为国,英勇奋战的神威形象,用语十分豪壮: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这位穷困落魄的征南将军,曾经是指挥过十万大军驰骋沙场,战功显赫的将领。
“罢官无旧业,老去恋明时。”告老还乡时,没有家业,只得流落他乡,四处飘零,年老了还怀念着政治清明的时代。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将军当年平定了三边,如今边境依然十分平静,他舍身为国,身经百战的一生,只有他随身佩带的宝剑才知道。
诗的后两句,寓情于景,含蓄地表现了老将军年纪老迈时的不幸遭遇,情调悲怆,感人至深: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在茫茫的江汉平原上,日暮时分,老将军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简析:
这是一首写给退役将军李中丞的送别诗。诗中以深挚的感情颂扬了将军久经沙场,忠勇为国,廉洁奉公的精神品质,对老将军晚年罢归,失意回乡,流落四方的遭遇表示了深刻的同情。本诗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感情慷慨激昂,苍凉悲壮。
注释:
中丞:御史台之长官,受公卿奏事,举劾案章,与御史中丞略同。汉阳:今属湖北。别业:别墅。驱:策马前进,引申为率领。明时: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美称。三边:汉代指幽、并、凉三州边远诸郡,泛指边疆。轻生:勇敢杀敌,视死如归。江汉:泛指江水。何之:何往。
------------------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诗意:
首联明写贾谊遭贬的经历,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感情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贾谊先生啊,当年您被贬谪长沙,虽栖息三年,可千秋万代,却给楚地游客留下了无穷的哀怨。
颔联渲染出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一派黯然景象中,诗人依然“独寻”,一种景仰倾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您已经永远离去,作为天涯沦落人,在野草蔓生的故宅,难以寻觅您当年的踪迹;夕晖斜照的树林,只见秋色寒烟,玉露冷冷。
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原,隐约联系到自己今天凭吊贾谊: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汉文帝号称有道,为何对您如此薄情;悠悠无情的湘江水滚滚东流,怎能理解当初您凭吊屈原的情怀!
尾联借秋风萧瑟,黄叶飘零,枯草乱舞的典型环境,抒发了自己放逐天涯的哀婉叹喟: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草木凋零,江山沉寂,贾谊先生啊,您究竟犯了什么罪,为何被贬到这海角天涯?
简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十年(775)深秋,是诗人贬为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的途中,途径长沙,在薄暮时分凭吊贾谊故居时所作。刘长卿与贾谊虽然生活在不同朝代,但都有着坎坷、曲折、遭贬的共同遭遇。
全诗情感深沉而悲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全诗语言含蓄蕴藉,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运典无痕,议论有致。
注释:
贾谊宅:贾谊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谪宦:官吏被贬职流放。栖迟:淹留。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楚客:指贾谊,也指后来游楚的人。寒林:秋天的树林。汉文:指汉文帝。有道:英明有才干。思犹薄:指汉文帝始终不重用贾谊。湘水:湘江,流经湖南。寂寂:寂寞冷清。摇落:指秋寒叶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