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敏杨志美杨双叶:唐诗宋词简析·22

分类: 清水天然 |
长干行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诗意:
第一首,写这位天真无邪的横塘少女,在浩瀚的江面上,看到相邻船上的一个男子,便停下船来,大胆地问对方:“君家何处住?”不及对方回答,旋而自报家门:“妾住在横塘”,且揣测双方“或恐是同乡”: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请问:你的家住在何处啊?我的家就住在金陵的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停下船来吧,我问你一声。或许我俩还是同乡呢!
第二首,前两句是邻船上这位憨厚纯朴的男子对“君家何处住?”的答问,说明自己与少女都是生活在长江边上;后两句说明两人是“长干”的同乡,有相见恨晚之意: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我的家临靠九江,来来去去都在九江边上。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你和我都是长干人,可是我们却从小不认识。
简析:
这两首诗是写长江上两位偶然相遇的青年男女的问答,犹如民歌中的对唱。船家少女率直、聪慧,相邻船上的青年男子憨厚、朴实,两人的问答妙趣横生,非常可爱。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用对话的形式刻划了一对经历相仿,萍水相逢的青年男女相识恨晚的情景。语言洗练,不饰雕琢,玲珑剔透,天真无邪,富有鲜活浓郁的民歌气息。
注释:
长干:地名,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南,古时有长干里,其地靠近长江。“长干行”:乐府旧题《杂曲歌辞》调名,原为长江中下游一带民歌,内容多写长干船家妇女生活。君:指男方。妾:古代妇女自称。横塘: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靠近长江,与长干相近。借问:请问。或恐:也许。九江: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一段。生小:自小。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悠悠地飞走了,鹤去楼空,这地方只留下一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回来了,唯有那渺渺白云,千年依旧。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天里遥望,阳光照耀下的汉阳平原,树木枝繁叶茂,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那一片碧绿的芳草,长得密密匝匝,郁郁葱葱。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时至黄昏,眺望远方,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浩淼的大江,迷雾茫茫,归程正远,不由得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乡愁!
简析:
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佳作。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昔人驾鹤登仙,如今已杳无踪迹,眼前只剩下了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于是诗人登临古迹,睹物思人,即景生情,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写下了这首千古不朽的名作。
全诗感情充沛,气象苍茫阔大,音律谐美,文采飞扬,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宋代着名诗歌理论家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据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当年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了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就离开了黄鹤楼。传说总归是传说,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的《鹦鹉洲》“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前四句与崔诗如出一辙。又如《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也有明显地摹学此诗的痕迹。
清人沈德潜以为此诗“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清人孙洙(别号蘅塘退士)编选的颇有影响的《唐诗三百首》,将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了“七言律诗”的首篇。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武昌黄鹤山的黄鹄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历代屡毁屡修。传说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齐谐志》),又说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太平寰宇记》)。昔人,传说中的仙人。鹦鹉洲,原是今武汉市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后来渐被江水冲没,今鹦鹉洲已非当年故地。
-------------------------
行经华阴
崔颢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诗意: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高耸险峻的华山,气势磅礴,俯瞰古都咸阳;莲花、明星、玉女三峰鬼斧神工,峭壁千仞,不是人力所能劈削成的。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武帝祠前,烟雨迷蒙,云雾若隐若现;仙人掌峰上大雨过后,清新润泽,一片青葱。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黄河华山北靠函谷关,地势更为险要;漫漫驿道西连汉代帝王祭天地及五帝的地方,显得益加旷远雄浑。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敢问路旁的匆匆过客,何苦追名逐利,奔波于坎坷仕途呢?宦海沉浮,怎么比得上在壮美奇丽的华山,尽情地感受自然,享受生活?
简析:
这首诗描写行经华阴时所见的景象,抒发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慨。前六句写景,首联写华山三峰的高峻雄伟;颔联写晴雨不定的华山景色;颈联即景生情,视通万里,写华阴地势的险要和周围名胜;尾联借劝喻,说明与其争名逐利,还不如隐居山林,尽情享受生活,追求生命的真谛。本诗雄浑壮阔,气势恢弘,风流蕴藉,别具神韵。
注释:
华阴:即今陕西省华阴县,在华山之北,山北为阴,故称华阴。迢峣:高耸险峻。三峰:指莲花、明星、玉女,华山最着名的三峰。五帝祠:指汉武帝在仙掌峰下所建的巨灵祠。汉畤:即五畤,汉代帝王祭天地及五帝的地方,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南。长生:指隐居不仕,问道求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