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沛郁:中学生作文系列讲义

(2023-12-27 06:16:19)
分类: 梨花带雨
杨沛郁:中学生作文系列讲义


  中学生作文系列讲义
  
  杨沛郁
  
  第六讲:联想,可增强记叙文的表达效果
  
  联想是通过客观事物“形似”或“神似”的内在联系,由这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活动。写记叙文借助联想,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思路,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写出立意新奇,生动感人的文章来。下面请看记叙文中常见的几种联想方式:
  
  1.接近联想法。这是一种由于两种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比较接近,人们依据自己的经验,自然而然地在大脑中形成联系,由此物想到彼物的联想方式。如听到打雷,想到下雨;说到尼罗河,想到金字塔;说到长城或长江、黄河,就想到中国。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产生这种联想,是因为荷塘与采莲相接近而引起的。
  
  2.相似联想法。这是一种由于两种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或相近,因此由此物联想到彼物的联想方式。
  
  陆定一在《老山界》中写道:“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的接近哪!黑色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周的山把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
  
  这里因为“星星”的光芒和“宝石”相似,“山峰”的形状和“巨人”相似,“山把山谷包围”的状态同“井”相似,所以引起联想。
  
  《老山界》中又写道:“耳中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草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这里由“远、近、洪大、细切”的声响联想到“春蚕咀嚼、野马奔驰、山泉呜咽、波涛澎湃”,都是因其声响相似。
  
  3.因果联想法。这是从事物的因果关系上展开联想的联想方式。
  
  何为在《水龙吟》中写道:“一张全新的鱼网覆盖着半条小巷,像一片轻舒的云彩飘浮在石板道上。……从一张鱼网里,人们可以想象满缀水珠的网眼中千万条大鱼鲜蹦活跳,鱼鳞闪耀着灿烂的银光……这样线脚绵密千眼万孔的鱼网,总觉得这是需有极大耐心才能完成的劳作。”
  
  这里由鱼网联想到鲜活的鱼,由鱼网联想到渔妇的劳作,是因为鱼网是用来捕鱼的,鱼网是鱼妇编织出来的,其间有一种因果关系。
  
  4.射线联想法。这是以某一事物为基点,或横或纵,沿一定方向形成射线的联想方式。如说到改革开放,就联想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说到以色列,就联想到中东的和平进程;说到伊拉克,就会联想到海湾战争、美伊对抗。
  
  我在《火树银花不夜天》一文中写道:“形形色色的节日礼花,争妍斗艳,色彩斑斓。她们随着阵阵秋风,载着一个个绮丽的梦幻,飘向蓝天,驾起白云,飞向广寒宫,飞向银河边,为寂寞的嫦娥,送去了华丽多姿的舞裙,为多情的牛郎织女,送去了一件件绚烂多彩的衣衫。”
  
  这里从节日礼花的“争妍斗艳、色彩斑斓”,借助神话和想象,联想到嫦娥的“舞裙”,牛郎织女的“衣衫”,因此给美丽的夜空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5.升华联想法。这是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升华主题,把某种认识上升到一定高度,使主题显豁或使意境加深的联想方式。
  
  杨朔《茶花赋》写道:“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从繁盛的梅花升华联想到诗,读后使人仿佛感到梅花的缕缕清香沁人心脾,很有诗情画意,使人置身于醉人的春色之中。
  
  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写道:“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文中接着深一层的揭示道“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这里作者从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精神升华联想到“北方的农民”;从白杨树“坚强不屈、傲然挺立”的外形特征升华联想到“守卫家乡的哨兵”。文章由树及人,托物抒情,抓住了白杨树与北方抗日军民神似与形似的特征,赞颂了敌后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6.类比联想法。这是通过两种事物的性质有类似的方面来进行联想的方式。
  
  记得有一首赞美教师的诗这样写道:
  
  “园丁,您好,您看到幼嫩的小树天天长高,您含着微笑,这春色满园是您的骄傲,待到明天小树长成森林,会向园丁献出最美的歌谣。”
  
  “老师,您好,您看到我们天天长高,您含着微笑,这希望的一代是您的骄傲,待到我们登上科学高峰,首先向老师发出第一张喜报。”
  
  这里,作者由辛勤的“园丁”联想到“老师”;由“小树”联想到“青少年”;由“森林”联想到“希望的一代”;由“森林”会“向园丁献出最美的歌谣”,联想到“希望的一代”首先“向老师发出第一张喜报”。通过这一系列的类比联想,歌颂了人民教师辛勤培育桃李的园丁精神。
  
  综上所述,写记叙文如能运用恰当的联想方式,就可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写出激情奔涌、寓意深远、内容丰富的佳作来。(2006年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