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树临风
杨树临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168
  • 关注人气: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沛郁:中学生作文系列讲义

(2023-12-25 07:48:56)
分类: 梨花带雨
杨沛郁:中学生作文系列讲义

  中学生系列讲义
  
  杨沛郁
  
  第四讲:繁丰,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达效果
  
  繁丰,是和简练相对的一种表现风格。它有时不惜笔墨,借用反复和排比的方式,在文中反复使用同一字、词、句、段。繁丰,可以强调和突出主题,加强语气和感情,揭示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反映典型的性格特征,以便加深读者印象,产生一种特殊的情调。繁丰,大致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
  
  ……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有关语句的反复出现,形成了繁丰风格,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量,表现了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革命者的无比愤怒和对革命烈士深厚的兄弟般的思想感情。
  
  反映特殊的时代特征和人物心理
  
  王蒙的《风筝飘带》:素素十六岁,就要上山下乡,这时:“礼炮在头顶上轰鸣,铜号在原野上召唤。还有红旗、红书、红袖标、红心、红海洋。要建立一个红彤彤的世界。”
  
  这一连串的“红字”既形象、逼真地记录了“文革”时期神经错乱的中国的生活实况,也准确、生动地揭示了做为少女的素素的理想和梦幻。
  
  刻画典型的人物性格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鲁迅《孔乙己》)
  
  在这里酒店掌柜先后四次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把酒店掌柜的自私冷漠的市侩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在掌柜眼里,这十九个钱就是孔乙己存在的全部价值。当这十九个钱从黑板上抹去时,孔乙己便永远从那个冷酷无私的社会中消失了。
  
  增强抒情效果
  
  母亲现在离开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这段话作者不惜笔墨,一唱三叹,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了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创造了一种气势磅礴又深远悠长的艺术效果。
  
  加强语气
  
  “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芝麻大的官,一开口,就是命令,命令,回去命令你的马儿去吧,你这臭马倌。”(周立波《湘江一夜》)
  
  上两例中的“是何言”、“命令”连续重复,加强了否定语气,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增强文章的节奏感
  
  应该感谢古塔,它创造了这一方净土,还为这缺少生趣的城市,增加了一幅群燕图,一首自然诗。
  
  应该感谢古塔,它把精巧的人工美和大自然的美和谐的结合起来,它给了我们一种深深的启示……
  
  应该感谢古塔,它不仅使我们想到历史,想到人类的愿望,也使我们在神秘的境界中,回味人生,回味自我……(思阳《感谢古塔》)
  
  这三段话的开头都是“应该感谢古塔,它……”,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使这三段话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首尾呼应
  
  朱自清的《绿》,开头写到:“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就惊诧于梅雨谭的绿了。”结尾又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谭的绿了。”
  
  首尾两句,只有二字不同,其余完全一样。这样,语言繁复周详,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词在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简练是要求语言简洁和含义丰富,一字一珠,因此决不能把简练看成是贫乏和简单;繁丰是要求语言繁复周详,并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尽情渲染,因此绝不能把繁丰看成是繁琐和冗赘。
  
  繁丰,也应当有别于重复、罗嗦。重复、罗嗦,指的是不能传达新的信息,无助于增强语言美感和表达效果的字、词、句、段的一再出现。如林彪“文革”中一开口就是“最最最”,什么“这次文化大革命错误是最小最小最小,成绩是最大最大最大”等等,就是重复、罗嗦了。这样的话,如果再出现在文章中,那就十分可笑了。(2006年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