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沛郁:中学生作文系列讲义

分类: 柳浪闻莺 |
中学生作文系列讲义
杨沛郁
第二讲:情动于衷,而发于言
“情动于衷,而发于言。”文以情动人,书以文抒情。作者写诗作文,一定要自己先有感动,然后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尚书·尧典》)“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以上这些句子说的都是写诗作文,必须要有真情实感,诗文才会有感人的力量。
凡是有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无不倾注着作者的全部心血和炽热的情感。如: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我睡在一个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心里想的是替国家守卫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前线去。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好象梦境里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驰骋在祖国北方的疆场上。白天不能实现的杀敌报国的愿望,作者梦中实现了!这是诗人真挚、热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自然流泻。
老天爷,你年纪大,耳又聋来眼又花。你看不见人,听不见话。吃素看经的活活饿死,杀人放火的享着荣华。老天爷,你不会做天,你塌了罢!你不会做天,你塌了罢!(清代民歌《边调曲儿》)
这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发自肺腑的震天撼地的呼声!社会的不公平,不合理,“吃素看经的活活饿死,杀人放火的享着荣华。”让人们发出了愤怒的呼喊:“老天爷,你不会做天,你塌了罢!你不会做天,你塌了罢!”历来的民歌都洋溢着真情实感,这首民歌更是充满了火山一样的激情。
抒情,是人的情感的真实流露。所以,尽管景致或事物相同,根据人的不同气质、当时处境和心情的不同,所表达的感情也不尽相同。如:
同是枫叶,在乐观逍遥的杜牧笔下,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而在长亭送别的崔莺莺眼中,却是“朝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同是明月,晏殊说:“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蝶恋花》)张泌则说:“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同是夕阳,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刘禹锡却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同是杨柳,刘禹锡说:“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离别。”(《杨柳枝》)韦庄则说:“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月堤。”(《台城》)
同是送别,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高适则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
以上景物相同,却因人之情不同而异,所以写诗作文“情”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
只有充满感情的诗文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和读者产生共鸣。在诗文中表达抒发感情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如: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这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开头的一段,字里行间都直接流露着作者深沉又热烈的感情。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驾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马致远《汉宫秋》)
当汉元帝目送王昭君远去,回顾方才来时的路上,四野荒凉,草木添黄,寒兔迎霜,一片萧瑟情景时,汉元帝触景伤情,表现出了肝肠寸断,凄怆欲绝的悲苦情怀。
间接抒情,往往融情于事,融情于景,融情于理,在叙事、写景、状物或论理中抒发情感。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叙事抒情
这是一种在叙事中传达情感的写法。它寓情于事,叙述中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是饱含情感的叙述。如: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这段话之所以能深深地印刻在人们心上,就在于作者用细腻的文笔,描摹出了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作者是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是我们读了以后,都会感动于充溢在其中的父子至情。
2.写景抒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写法移情入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作者将主观情感融化到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使描写对象渗透了浓郁的主观情调。如: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鲁迅《药》)
这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药》的一段写景。这里所写的“微风、枯草、乌鸦”,不仅介绍了墓地环境,渲染了凄凉气氛,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感情,是叹息,也是不平。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朱自清《绿》)
这些文字都围绕梅雨潭写,但是,我们又可以认为都是在抒发作者自己的叹赏、喜爱之情,文章“景”与“情”交融为一体,“情”依“景”而生,“景语”成了“情语”。
3.状物抒情
这种写法是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传达出作者的某种情感,常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借助咏物,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露出来,使文章蕴含深厚,情深意远。如: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这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中的最后一段。从字面上看是写黄色、白色、紫红色的菊花,实际上作者是在借菊花含蓄的表达对母亲的追思和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希望。
4.议论抒情
这是一种将感情融注于议论之中,或者说是一种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抒情。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如: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这段议论表现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对刘和珍等三人临难从容、为祖国而英勇牺牲的伟大精神的歌颂和对段祺瑞执政府的强烈讽刺和无比愤怒之情。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可结合运用,可以在叙事、写景、状物之中直接抒发情怀,表露出情感的直率质朴、诚挚笃实,也可以边叙述,边描绘,边抒情,使人、事、景、物和情交织起来,以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写文章抒发感情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所抒之情要真,缘事而发,抒得自然。不可无病呻吟,言不由衷;二是抒发的感情要健康,以有助于读者陶冶情操,受到审美教育,引导读者积极向上。(2006年夏)
前一篇:杨沛郁:中学生作文系列讲义
后一篇:杨沛郁:中学生作文系列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