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口粮最低收购价政策一定要坚守

(2014-01-26 22:46:46)
标签:

口粮自给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功绩大于不足

粮食目标价格适于大豆

财经

分类: 晓明析财经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2014年小麦、稻谷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收购,近年来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多有微词,说它扭曲了市场和价格,破坏了公平,大有兴师问罪之势,仅从最低收购价量价齐升就说明,这项政策总体运转良好,摒弃了国家背包袱的局面,农民也得到一定实惠。

 

自2004年年以来,国家连续实行保护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受益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既吸取1997年粮食“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教训,保护价没保护,没有管住管好粮价,还形成了新的财政挂账,又适应全面放开粮食的形势,足以看出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以及粮价的的特殊重要性。此项政策措施对托举粮食市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合理引导粮价良性有序上涨,功勋卓著。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一直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政策,是党和国家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7年多来的运作实践看,无论是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预见性和准确性,还是运行成本、国家和农民经济收益等方面的收效显著,利国利农利企业。可以说历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探索的最为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市场手段完美结合的范例。

 

但在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矛盾,收购主体单一,只是考虑央企诸如中储粮、中粮的利益和控制力,没有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保安全的积极性,把地方粮食购销企业的丰厚的收购资源丢掷一边,造成中储粮四处买地建仓、收购网点,形成了重复建设和资源的再度浪费,也造成中储粮等和地方粮食购销企业明争暗斗,争抢粮源,干扰粮价,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演绎成利益纠结制衡的关系,产生了内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市场不能有效或公允配置资源。


    这样一来,不利于粮食市场和价格的稳定,也无助于农民真正增收。由于现行中储粮和地方粮食部门两种体制,两种收购和利益主体,造成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粮食托市收购和竞销拍卖的行政执法不力,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现象时有发生。


    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全部纳入托市收购主体。收购主体不全面,造成资源浪费是托市收购政策一个问题。最低收购价政策把中储粮各省分公司及其直属库作为收购主体,基层在操作中,各级普遍感觉存在力量单薄,收购面窄的问题。


    中储粮系统在省辖市一级充其量只有1—2个直属库,怎么能做到全面收购呢?尽管明确了委托收储库点,确定了延伸库点,执行中,在设置委托收储库点和延伸库点上,很难做到通盘考虑粮源和运输等问题,产粮区达不到不到县县都有收储库,这里面再加上利益驱动等一些因素的左右,往往存在设置收购点不科学不合理,没有考虑物流因素,集并拍卖不便利,造成迂回和相向运输等等问题。


    一方面,中储粮系统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力求设置的收储库点尽量合理,甚至不惜重金租赁或购买国有粮所、粮站,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改制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不少粮所、粮库闲置。这仅仅是一些表象,关键是在收购主体上,仅仅明确中储粮系统一家,由于其企业性质、建立的时间和职责、政策要求等原因,中储粮系统没有形成粮食购销网络,不具备全面开花收购,覆盖产粮区的能力。

 

从深层次上讲,中储粮公司是企业,是代行政府的职能,作为国有独资、控股的地方粮食购销企业同样也能代行政府赋予的职能。建议将最低收购价执行责任主体在现有的成份中增加所有地方国有独资和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形成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多样化。


  形成粮食托市收购的价格形成机制。粮食最低收购价对托其粮食价格和市场,保护农民利益,起到了根本性保护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粮价市场形成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并且受计划经济政府定价的惯性思维影响,目前最低收购价在执行过程中,就有意无意中起到了市场参考价的作用,形成了“风向标”,很多用粮企业和收购企业就是参照最低收购价收购,这无形中就形成当前市场粮价由最低收购价来左右的实际情况。


    鉴于当前市场粮价市场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国际国内、现货期货两个市场的共同作用,国家在制定最低收购价时,要慎之又慎,综合考虑,通盘测算,力求科学合理,探索最低收购价形成机制,把农业生产成本、历年粮食市场及收购价格、近年来的最低收购价水平、国际市场粮价等诸多因素,作为形成价格的参照依据,出台既能有效提升粮价,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有效稳控粮价,实现顺价销售,兼顾国家利益(最低收购价竞价拍卖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是一举两得的好政策),保护低收入人群利益的最低收购价。


    在现阶段必须坚持口粮,也就是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口粮要实现完全自给,没有对外依存度,不过要改变目前的粮食补贴形式,农民卖一斤粮,国家给予一斤补贴,改变按承包地或耕地给予粮食直补的办法,增加补贴的准确性或指向性。

 

中国特殊国情粮情,决定了粮食价格不能也不会由市场完全决定或形成,必须利用两只手,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现货和期货两种实现形式,而托市收购政策就是粮食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结合体。粮价扑朔迷离,粮食目标价格补贴只能用于受国际市场制约的品种,诸如大豆、棉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