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列为国家战略,概括为五句话: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粮食安全应从省长负责制改变为市长负责制,粮食安全的基础在市地以下,确切说在粮食主产区,即县级粮食主产区,一改越往上越注重粮食安全的怪相,通过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或转移支付等激励政策,保住粮食安全底线。
当前确保粮食安全也应当理顺粮食行政资源。目前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储粮系统并行,相互制肘,问题矛盾层出,中储粮定位差错使然。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历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以及供求变化中,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几经撤并、分合,往往是粮食一多(根本不是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就忘乎所以,对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就不够重视,甚至撤并降格。
曾几何时,所谓“有市场就有粮”、“无粮不用慌,有钱就有粮”的看法流行甚广。甚至于还出现幼稚的论调,说什么“手中无粮不用怕,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央和地方粮食资源两种运行模式,产生了地方监管不力、互争粮源的弊端。
应该说2004年初的粮价大幅波动的有效遏制,一直到2004年6月1日开始的粮食“三放开”,2005年以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为主的粮食流通体制彻底改革的巨大成功,得益于各级粮食行政管理机构的加强和充实完善。
决不能再重演粮食一多就撤并粮食局,粮食一少、粮价一涨就重视粮食行政管理机构的不正确的做法,决不能越往上越是重视粮食安全,县以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近几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连年获得丰收,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要做到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牢牢掌握粮食生产和流通的主动权,牢牢夯实粮食工作的基础,牢牢稳定粮食行政管理机构不动摇,确保粮食工作机构不折腾,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确保军需民食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在中央和地方粮食行政资源方面进行有效整合,总的原则是落实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着重调动地方重农保粮的积极性,不搞中央地方粮食行政资源两张皮。
明确中储粮的企业性质,不搞所谓的全产业链,恢复其题中应有之意。完善主产区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明确以地方粮食部门为主体,即责任主体和执行主体,真正赋予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权,确保执行不走样,资源不浪费,运作不扯皮,监管真到位。
(欢迎采用本人博文,一经刊用请付稿酬,用于捐赠或课题调研,通联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317号孙晓明。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