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粮食自给率跌破红线调整红线适量进口以我为主财经 |
分类: 晓明析财经 |
媒体透露2014年一号文件将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自给率做出调整,其中正在讨论的三项主要数据是,口粮自给率基本达到100%,谷物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中国粮食总体自给率长期要保持在80%以上。
中央的政策很明了,小麦、稻谷口粮要确保百分之百的自给率,算上玉米三大主粮自给率基本达到90%以上,算上大豆(大豆应统计在粮食类)总体自给率要保持80%以上。
粮食自给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应对粮食安全应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2011年当时泰国政府宣布一份向印尼出口30万吨大米的谅解备忘录作废,理由是该备忘录由前政府签署,其大米销售价低于泰国新政府向米农承诺的收购价。此举引起印尼政府的不满。之后印尼政府紧急与越南等大米出口国磋商,以弥补进口大米不够的缺口。
上世纪80年代印尼大米一度能够自给自足,然而进入90年代由于发展工业,加上人口的大量增加,国内满足不了需求,只好大量进口大米。
以至于自2012年年以来境外个别媒体揣测中国粮食安全“红线”松动,《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为此专门进行了调查采访,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基本的结论是粮食既有进口,也有出口,进口不是为了满足口粮需要,而是工业、饲料用粮等多样化消费需求,增加进口还与利用国际粮价走低购进有关。
说句实话,粮食自给率的红线的确突破,这是不容置疑的,进口近6000万吨的大豆,以及近1500万吨左右的小麦、大米、玉米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调剂也无可厚非,但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的玉米大量出口,适量进口加拿大或美国小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种调剂,我国已从粮食进出口摇身变为粮食净进口国,粮食进口量不可谓不大,仅此一项相当于在国外屯田4——5亿亩,数字惊人,不得不反省反思。
粮食自给率降低的表现是粮食调出省减少,从过去的13个减少到现在5——6个。当前不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销区,农民种粮积极性都不高,调出粮食的省区逐渐减少。地方政府事实上以“招商引资”为重中之重,占用耕地搞建设,忽视农业和粮食的思想很普遍,“地方依赖中央,销区依赖产区,居民依赖市场”的情绪在滋长。不少地方是“口号农业”,无序占用耕地的现象并未停止。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和粮食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历史经验证明,粮食如果掉下去,几年十几年都翻不过身来。所以,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就要下真功夫把粮食生产和流通抓好,端住端稳自己的饭碗。实际上耕地减少和干旱已经还以颜色,今后粮食生产的增长空间和难度异常大,要达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5.4亿吨决非轻而易举能办到的。而粮食的需求则呈刚性增长。“十二五”末,人口将达到13.9亿,城镇人口将占一半以上。粮食的需求年年增加。产需、供求出现的缺口主要依靠挖库存和进口来补充调节日益困难。原先三大主粮中稻谷偏紧,现在粳稻、优质小麦、玉米等均出现了偏紧的苗头,粮食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
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政策的顶层设计。国家旨在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全面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主产区要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全国提供稳定的商品粮源。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要确保稳定现有自给水平,坚决防止和纠正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倾向,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产销衔接,完善粮食储备,提高保供稳价能力。
在本文结束时说,历史的经验教训一次次教育警示我们,面对偌大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生产弱质性,粮食消费的刚性增长,粮食市场和价格的不确定性周期性,粮食宏观调控须臾不能离开,继而我国建立长久完善独立的粮食行政管理机构是战略性的选择。如何提高种粮农民收益,调动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迫在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