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制约粮食安全的因素在叠加

(2013-09-02 16:21:18)
标签:

耕地减少

水资源减少

粮食主产区减少

粮食主体功能区补偿政

粮食饭碗盛自己的粮食

分类: 晓明析财经
   全国人大代表、58岁的陈温福院士是我国水稻领域最知名的专家之一,曾说“我一辈子都在研究种粮食,但我国的土地已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国家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据陈温福介绍,所谓的丰收这是在对土地进行掠夺式使用的情况下取得的。中国的化肥使用量是全世界的1/3,土地根本得不到休养生息。
  
  导致的恶果是耕地板结、沙化、酸化、重金属污染已非常严重。陈温福举了一个例子,他说:“黑龙江的黑土地,原来有 1米厚的土层,而现在只有40——60厘米。
要知道,形成1米厚的土层需要3亿年,而现在退化的速度是1年1厘米。数据显示,“十五”末期,我国中低产量的土地占65%,“十一五”末期已上升到70%。

   象黑龙江这样的粮食主产省同样也面临提升粮食产能多重挑战,主要是种植结构调整受限,提高单产难度增大,黑土地变薄,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面临挑战,农业经营成本加大,效益递减,气象条件极其不稳定,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加速推进,粮食保供稳价的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国目前已有13亿多人口,而且还在持续增长。每年要稳定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量,就是18亿亩耕地也得不到休息;人工成本持续上涨,施有机肥得不到大量推广。
  
   在必须种粮又必须保护耕地的夹缝中,全面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从保护资金来源、操作方式、监督机制等方面出台硬性规定。有专家提出,土地出让的钱要有一定比例还给土地,最好达到50%,用于土地修复。
  
  同时必须提高土地质量,加大秸秆还田的力度。秸秆还田是增强土地肥力的有效措施,但由于操作中有出现秸秆、土壤不结合导致产量下降的几率,农民宁可把秸秆烧了,也不还田。所以,国家要出政策,对秸秆还田进行技术处理并直接补贴。降低农民的风险,增加他们秸秆还田的效益。
  
  我国每年产生约7亿吨秸秆、7亿吨林业废弃物。现在生物碳技术已很成熟,它生产的土壤改良剂和肥料对于提高土地质量也有明显作用。在实在不能秸秆还田的地区,应该推广秸秆制生物碳,保护耕地。
  
   18亿亩耕地要保证,16.5亿亩的粮田是最后的底线。在耕地的“占补平衡”政策落实中,必须出台最严格的监督措施,占几类地、补几类地,劣质地必须改造成良田后才能计算到补地指标中。
其实心知肚明的是耕地占补平衡实际上是不平衡,占用粮田补的是山岭薄地,根本不打粮食,城镇化或旧村改造,老宅基地没腾空,实际又占用了新粮田,自欺欺人,我们对此不理解,因此对18亿多亩偶的耕地忧心忡忡,对粮食几十连增陡升疑虑。

   《参考消息》早在2011年4月21日载,美国媒体报道,耕地遭侵占威胁中国粮食安全,文章称从1996年国家第一次土地详查时到2008年,中国的耕地共减少833万公顷。现在耕地已经减至1.2亿公顷(18亿亩)这一政府设定的“红线”。

   最值得警惕警醒的是耕地良田遭受侵占,大片粮田所谓的“黄土变成金”。一方面耕地的减少,另一方面粮食连续增产,似乎不对称、不匹配,固然有科技的投入、单产的增加,但是增长有限度,这不由使人对粮食产量产生担忧。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白美清不无担心的说,当前不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销区,农民种粮积极性都不高,调出粮食的省区逐渐减少。

   地方政府事实上以“招商引资”为重中之重,忽视农业和粮食的思想很普遍,“地方依赖中央,销区依赖产区,居民依赖市场”的情绪在滋长。不少地方是“口号农业”、“咋呼农业”,无序非法占用耕地的现象并未停止过。

   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和粮食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和桎梏。历史经验证明,粮食如果掉下去,几年甚至十几年都翻不过来。所以,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体制机制着手,下真功夫把粮食生产和流通抓好,做到制种以及粮食饭碗盛自己产的粮食。

   耕地减少和干旱已经还以颜色,今后粮食生产的增长难度异常大,要达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5.4亿吨决非轻而易举能办到的。而粮食的需求则呈刚性增长。“十二五”末,人口将达到13.9亿,城镇人口将占一半以上。
粮食的需求年年增加。产需、供求出现的缺口主要依靠挖库存和进口来调节日益困难。原先三大主粮中稻谷偏紧,现在粳稻、优质小麦、玉米等均出现了偏紧的苗头,粮食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
  
  从世界的粮情看,粮食产量在21亿吨~22亿吨之间已经徘徊了十多年。而世界人口由上世纪的65亿,很快上升到目前的近70亿,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人口数量从1960年的30亿翻了1倍至2000年的61亿,预估世界到2050年将达到91亿人口。

   尽管高收入和低收入国家饮食习惯不一样,但是粮食的刚性需求是一样的,只是形态不一样而已。
世界人口平均占有粮食只有300公斤左右,国际粮食市场回旋余地有限,国内每年进口一亿多斤的大豆就是一个信号,国内一有进口,即可传导和直接影响世界粮食市场,值得反思。所以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的既定方针,立足国内解决吃饭问题。

   为确保粮食安全,要未雨绸缪,破解耕地和水资源枯竭的桎梏,建设粮食主体功能区,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不搞数字游戏,“数字”粮食,不虚夸,不胡诌,实事求是,决不能为获取粮食直补而层层虚报粮食种植面积,核实核准粮食产量数字,为粮食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准确科学的粮食产量基础数字。
国家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全面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
中央政府负责全国的耕地和水资源保护、粮食总量平衡,统一管理粮食进出口,健全中央粮食储备,调控全国粮食市场和价格,支持各地发展粮食生产,不断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促进和保护国内农业和粮食产业发展。

   省级政府负责本地水土资源保护、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和市场调控工作。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切实把中央强农举措不折不扣贯彻到基层,惠农政策不缩不减落实到农户,引导农民发展粮食生产。
实行粮食主体功能区的特殊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行特殊功能区的补偿政策,始终把粮食主产区生产纳入保护之中。
   主产区要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全国提供稳定的商品粮源。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要确保稳定现有自给水平,坚决防止和纠正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倾向,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重建或新建粮食收储库,加强产销衔接,完善粮食储备,提高保供稳价能力。

   粮食增产的呼声覆盖全国,越往上走越重视粮食安全,越往下基层忽视粮食生产或流通比比皆是,不出政绩,不出GDP,粮食大县财政穷县始终走不出来,急需在顶层加以设计,改变这一状况,农业不能再补贴工业了,农民再不能牺牲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