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品安全监管难以无缝隙

(2013-08-25 22:24:13)
标签:

食品安全

整合食品安全监管资源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标准

重典治乱

食药总局

分类: 晓明析财经
  动物的防病治病,影响着人类的食品安全。为了保障动物健康,人们在养殖的过程中使用了各种药物,其中最为常用是抗生素,药物滥用暂时保住了动物的生命,但动物源性食品过高的药物残留,为人类的食品安全埋下隐患,食品安全的风险根本无法避免。

  据报载将中药制剂用作饲料添加剂,可协调动物机体生理机能,促进动物生长,不产生耐药性,无残留。饲料掺入中药,避开抗生素的滥用,将食品安全防治关口前移,实属良策和良法。

  还有一种掺入,却让人触目惊心,厌恶至极,可以说是丧尽天良。大家知道,羊以吃草为主,不法之徒为使羊快速生长、产瘦肉多,竟然在饲料里掺入“瘦肉精”。面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内功修炼不足,一个监管100多家生产经营企业,几万斤食品,几千万家小作坊、小食品,我们只有望洋兴叹。

  食品卫生质量事关人命,不法之徒可谓是无孔不入,有一点缝隙,他们就不放过,投机钻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惜以身试法,真是处心积虑,必须加大监管力度,重典治乱,严惩不贷。

  近年来三聚氰胺奶、毒奶粉、毒姜、带有增白剂的面粉、地沟油、毒大米、农药超标的韭菜、假羊肉、化学药剂的涮锅底料、染色馒头以及苏丹红鸭蛋等等不胜枚举,一方面暴露出不法分子利欲熏心,道德缺失,伤天害理。
另一方面《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规相继出台和健全完善,执法力度加大,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力量装备不足难执法,多头执法不执法,利益纠结乱执法,责任不清胡推诿,层级分段监管不落实等等问题。

  食品安全层级监管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恰恰是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易发频发多发的主要原因。国务院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成立了食品风险评估中心,现在又层层成立食药监管总局,整合执法资源,意在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统一领导和独立系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

  同时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也就是说食品卫生质量安全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食药总局总纂,农业、卫生等部门各负其责,纵到边,横到底,重罚重判,风险技术支撑。

  在地方各级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食品质量安全要明确划分层级监管责任制。在田间地头,农业部门就要对食品质量切实负起责任,实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农药施用范围和剂量,控制药物残留,确保农产品有机绿色无公害;严格和细化奶畜养殖、生鲜乳、猪、牛、羊等活体收购以及乳制品等的生产、销售、出口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卫生部门科学及时修订制定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标准,控制食品风险成本。

   在粮食收购、储存、运销过程中,粮食部门要负全责,确保原粮质量安全。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诸多环节,农产品、食品涉及哪个环节,食药总局为主监管,其他部门协同监管,一抓到底,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总之,从体制、机制上确保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确保职能部门有效实施层级过程监管,形成上下联结,纵横贯通的,以各地政府为主,食药总局牵头,各职能执法部门分级分段负责,共同担当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管理体系。事前预防,监管到位,事后问责清楚、追溯有力,重拳出击,一拳致命。

   同时要借鉴国外加强食品安全的好在经验做法,为防止“病从口入”,从田间地头、牧场、养殖场到餐桌,确保所有食品的来源信息都可以追溯。建立食品“身份证”制度,从农田、牧场、养殖场到餐桌,建立了由专门机构设立的认证和档案标志制度,为每一种食品建立卫生质量档案,每个产品从产地、品种,到成分、日期和生态状况都有详细“身份证”记录。

   同时确保产品的加工、运输、储存等受到严密的检查和追踪,内容包括微生物特征、储存条件、病毒残存和新鲜度等。对进口的动植物食品要通过边境检查,并对冷藏库、运输设施和生产企业进行抽查。进入销售渠道,除政府相关执法机构监督检查外,建立健全食品市场自查机制。不论是超市,还是自由市场,各种食品都标明各种信息、价格,以及销售商店和个人标志,不论哪个环节出现情况,很快就能找到问题所在。

  最后说两句,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依靠一家、一龙治水难以奏效,群狼抵不过恶虎,手大捂不过天,群防群治是经验,也是手段。

  食品安全任重道远,美国100年的治理历史,面对偌大的中国,仅靠一只队伍、几年的时间,是天方夜谭,持久战、围剿战、人民战争力大无穷,人间正道是沧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