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妄自菲薄粮食安全最可怕

(2013-04-14 14:07:09)
标签:

粮食产量的真实性

粮食安全

耕地占补平衡

种粮赔钱

粮食大量进口

财经

分类: 晓明析财经

中国有必要保持18亿亩耕地吗?在中国连续粮食9年增之后,这些问题引发的争议越来越大。在 410日举行的中国社科院2013年农村绿皮书发布会暨研讨会上,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郭玮认为,国家粮食安全标准可能需要调整。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粮食的“九连增”没有维系粮价的平稳,按说有粮了,粮价起码不会大的起伏,事实上粮价不降反增,美其名曰的低价从国外进口,说是调剂,事实上是重要补充,现在是农民手中不存粮,粮食贸易商没粮,粮食饲料加工企业没有大的库存,粮食都到哪里去了呢?

不得不考虑,粮食真有那么多吗?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9连增,达到58957万吨(合计5895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2%。但是,这一年中国进口的粮食超过了7000万吨。实际上有关粮食信息研究机构通过几种手段综合运用,得出的粮食产量要比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低得多。

近日到产粮区采访,看到路边不住耸立起住宅楼或产业园区,不知道是新农村建设或是其他项目,应该都是粮田,不由心生担忧。尽管不可妄加评论是否是违法占地,但是一系列数字应该引起各级高度关注,并切实遏制非法占用粮田搞开发建设。

我们还在抱着18亿亩的耕地红线沾沾自喜呢,甚至还在大言不惭质疑18亿亩是否定高了。早在2011421日美国媒体就披露,耕地遭侵占威胁中国粮食安全,文章称从1996年国家第一次土地详查时到2008年,中国的耕地共减少833万公顷。现在耕地已经减至1.2亿公顷(18亿亩)这一政府设定的红线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18亿亩已经岌岌可危,所谓的土地占补平衡,基层的人们说,占的是粮田,补的是山区丘陵,不打粮食的薄地。最值得警惕警醒的是耕地良田遭受侵占,比比皆是,国土资源部每年都有大量的执法案件,大片粮田所谓的黄土变成金

一方面耕地的减少,另一方面粮食连续增产,似乎不对称、不匹配,固然有单产的增加,但是增长有限度,这不由使人对粮食产量真实性产生担忧。当前不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销区,种粮赔钱已是不争的事实,农民种粮积极性都不高,调出粮食的省区逐渐减少。

地方政府事实上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重中之重,忽视农业和粮食的思想很普遍,地方依赖中央,销区依赖产区,居民依赖市场的情绪在蔓延。不少地方特别是产粮区是口号农业,无序占用耕地的现象并未停止。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和粮食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耕地减少和干旱已经还以颜色,今后粮食生产的增长难度异常大,要真正达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5.4亿吨决非轻而易举能办到的。而粮食的需求则呈刚性增长。十二五末,人口将达到13.9亿,城镇人口将占一半以上。粮食的需求年年增加。产需、供求出现的缺口主要依靠挖库存和进口来调节日益困难。原先三大主粮中稻谷偏紧,现在粳稻、优质小麦、玉米等均出现了偏紧的苗头,粮食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  
 从世界的粮情看,粮食产量在21亿吨~22亿吨之间已经徘徊了近十年。而世界人口由上世纪的65亿,很快上升到目前的70亿,联合国预计2100年世界人口或超过150亿。当前世界人口平均占有粮食只有300公斤左右,国际粮食市场回旋余地有限。

2012年中国进口超过7000万吨,已经引起国际的反响,一旦大量进口粮食世界粮价就有动静,国内每年进口一亿多斤的大豆就是一个信号,近几年持续进口玉米,尽管有调控和抓国际粮价低的时机进口等因素,但是玉米、粳稻产需由宽松变偏紧值得反思。

提高粮食产能,必须紧紧扼住土地和水资源减少的命脉,当前及今后国内突出面临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对粮食生产用地的威胁,现实中耕地和粮田质量下降和地下水位降低的威胁,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起耕地减少的威胁。

进一步建立完善粮食主产区主体功能带架构和政策体系框架。粮食是国家自强、民族自立、民生保障的基本战略物资,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粮食主产区是提供商品粮源、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地。对粮食主产区实行特殊的保护政策,事关国计民生,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从社会和民生的角度看,粮食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粮食生产是一种带有社会公益性的行为;从产品生产效率的角度考察,粮食是一种自然与市场风险大、供给与需求弹性小、投入回报率低的产品。对粮食主产区实行保护粮食耕地和支持粮食生产的补偿政策,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

适应粮食主体功能区要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切实保护粮食生产、生态环境的奖惩机制。鼓励探索建立地区间横向援助机制,探索建立粮食主销区或粮食调入区补偿粮食主产区和调出区的利益机制,粮食调入或生态环境受益地区应采取资金补助、定向援助、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对重点粮食、生态功能区因加强粮食生产和流通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以及造成的利益损失进行补偿。

这里着重应该强调和重视的是,粮食主产区具有生产粮食产品和生产生态产品的双重功能。粮食生产一方面是利用自然、消耗资源、形成排放的粮食产品产出过程,但同时也发挥了保护生态、美化田野和环境、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消化排放、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的作用。因此,将粮食主产区纳入生态补偿政策的扶持范围,或采取与禁止开发区基本相同的补偿政策,既是国家主体功能区配套扶持政策的应有之义,也是人类对主产区粮食耕地的生态关怀和对衣食父母的人文关怀。

写到本文结束,不得不说基层政府对粮食生产的漠视轻视态度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解决,继续实施对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粮田打击的高压态势,核实核准粮食直补面积,准确统计粮食产量,实行更为严格的各级政府对耕地保护以及确保粮食安全的绩效考核责任制,重典治乱,占补平衡,建立粮食生产的补偿机制迫在眉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