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央企高管年薪监管严控绩效工资分配不公财经 |
分类: 晓明析财经 |
中国保监会近日发布《保险公司薪酬管理规范指引(试行)》,要求保险公司不得滥发高薪。2011年险企上市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年薪最高者近1000万元,最低还税前60万元。联想这些年来,央企高管普遍年薪成百上千万,甚至几千万的拿,社会上颇有微词。
尽管近十年来,社会以及公众、相关职能部门对央企发放巨额薪酬意见很大,中央金融或保险企业、其他央企对自己发的工资都不好意思说出口,但是你瞎嚷嚷你的,我发我的依旧,理由万千条,利润丰厚啊,我挣得多必须的。
其实不然,央企所谓的市场化运作,同地方企业、民营企业始终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资金得天独厚,游刃有余,输血功能无虞。更多的时候“阳光普照”,独享政策偏饭,甚至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不鲜见。同样的付出不一样的回报,试问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谓“精英”们,何德何能拿如此之高的薪水,面对地市以下收入千把块钱的企业员工,你不觉得脸红吗!
人们不能发现,有的央企在地方的分支同地方企业业务一致,甚至央企的员工都是从地方企业整合过去的,力不如地方企业出得多,但工资相差数倍数十倍,中储粮就是明证,收入差距拉得如此巨大,释放出不和谐、不公允的因素和信号。
央企高管薪酬过高问题由来已久,监管部门迫于利润考核,或人家走市场化绩效考核路子,不便、不好管理或监督,尽管也出台了一些监管办法措施,但是大有蜻蜓点水之嫌。在当下金融危机烟消不散的状况下,滥发工资或奖金,一来促使央企过度冒险,诱发危机,二来造成新的分配不公,也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
正确的应对,监管职能部门加强对央企财务监督检查,明确工资总额控制水平,严控绩效工资增长率和占比,一年一检查一核实确定,坚决纠正弄虚作假,滥发工资奖金的行为。同时央企也要向社会公众公布“三公经费”开支和财务收支状况,增加财务和薪酬发放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公众、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