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粮油价格助推下半年CPI强力走高
(2012-07-23 21:43:02)
标签:
国际粮价上涨cpi走高粮食生产供求平衡杂谈 |
分类: 晓明析财经 |
近期国际粮价持续上涨。美国国家气象局日前发表声明说,美国中西部地区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连创纪录,超过50%的国土受到干旱影响。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市场大豆期货价格从6月初触底反弹以来,涨幅已超过22%,创下近两年来的最快涨势纪录。
与此同时,玉米价格也连续上涨,美国市场玉米价格从6月中旬开始强劲上扬,截至目前,跟踪玉米期货价格表现的玉米指数在不到20个交易日上涨了37%,创出2011年9月份以来的新高。
受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带动,国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品种以及食用油也出现反应,食用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已经明显涨价,定会传导下游企业或相关产业,因此说三季度一直到年底CPI肯定会上行,担心CPI触底反弹为时不远。
应该看到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生产徘徊近十年,随着全球人口上升到目前的近70亿,国际粮食回旋余地不大。国内由于受粮食等农产品种植成本增加的影响,流动性资金的炒作,通胀预期加大,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上行压力较大,粮食“九连增”后,上升空间的制约因素增多,产能提高难上加难。
国内忽视农业和粮食的思想比比皆是,弄虚作假玩数字的现象也有,正如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白美清会长所说“地方依赖中央,销区依赖产区,居民依赖市场”的情绪在滋长,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维护市场和粮价稳定困难加大。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是保证市场供应的基础,也是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一旦出现滑坡,几年内难以恢复。
目前我国不但大量进口大豆,国际市场的依赖度有说60%,也有说70%——80%的,总之自身已无力解决供求。玉米更是需要进口,就连稻谷也需要进口补充。海关总署本月10日发布的进口重点商品数据显示,在所有33大类商品中,谷物及谷物粉进口量同比增幅最大。1——6月份,谷物及谷物粉进口19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83%。
谷物中,玉米、小麦和水稻等三大主粮进口量激增。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5月,小麦进口197.6万吨,同比增618.8%;玉米进口187.7万吨,去年同期进口仅2.5万吨;稻谷和大米进口97.3万吨,同比增217.1%;大麦进口135.0万吨,同比增100.9%。
这里边有考量国际粮价低于国内适时进口的因素,重要的原因几大粮食品种已经供求紧张或说是供求失衡,必须引起足够高度的重视粮食生产和流通,把立足国内解决粮食供求平衡放在一切经济工作的前提。
应对粮价的正确做法是:应建立大粮食、大流通圈,破除农业、粮食等农口部门各管一摊,互不衔接的状况,国有粮食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建议尽快将中储粮企业与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业务上形成一体,开展小麦、玉米、大豆最低价收购、临储收购和市场收购。
加大地方储备粮油的规模,调节粮价。建议增加地方储备粮规模,通过收储和轮换,共同参与收购,用收购来促进生产。改变目前粮食补贴形式,由种粮补贴过渡为卖粮补贴。
引导公众审慎理性看待当前国际国内粮食价格的上升。粮食涨价是发展的必然,在过去的30年,农产品的剪刀差、农业劳动力低价转入工业和城市、资源被工业和城市所垄断,成就了一个低价时代,随着国际粮价、石油等能源价格的国际性价格上涨,种粮成本增加,加之国际粮食生产下降,价格上涨的输入,游资的介入,农产品必然发生涨价,中国概莫能外。
国内农产品价格逐步上扬,特别是粮食价格,是价格回归价值,工业反哺农业的表现,不值得大惊小怪,应在确保宏观调控可控性的前提下,逐步缩小粮食市场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距,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小步快走地提高粮价属于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