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稳粮价和确保低收入人群粮食供应是归宿

(2012-03-27 22:26:29)
标签:

财经

分类: 晓明析财经

 

 

为什么“吃好”这么难?这是美国作家麦克米伦在《美国的饮食方式》一书中的疑问,麦克米伦成功地告诉我们,美国人每天在吃什么上所做的选择,更多是源于美国社会的失败,而不是我们的食物生产和分配的方式。要生活得更好,工人需要分到更多的公司利润。家庭需要医疗保健和育儿补贴。否则的话,采购和准备一顿像样的饭就总是像一种奢侈享受(据《参考消息》)。

 

联系我们的国情和粮情,笔者认为要客观冷静看待粮食价格上涨和下行,整合市场收购资源,依法规范流通秩序,减少流通中间环节,合理引导价格,真正让价格回归价值,让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浮动,可控可调可预测,让种粮农民真受益,多收益,受大益。同时着力研究出台同保障住房政策一样的,城乡低收入群众吃粮保障政策措施,确保居者有其屋,食者有其粮。

 

要形成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避免粮价大起大落。自2004年运行以来,最低收购价对托起市场,保护农民利益,起到了决定性保护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粮价市场形成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并且受计划经济政府定价的惯性思维影响,目前最低收购价在执行过程中,就有意无意中形成了市场参考价的作用,很多用粮企业和收购企业就是在用最低收购价收购,这无形中就形成当前市场粮价由最低收购价来左右的实际情况,最低收购价成为风向标和粮食价格“领头羊”,这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初衷。

 

鉴于当前市场粮价形成的复杂性,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的双重性,以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共同作用,国家在制定最低收购价时,要慎之又慎,综合考量,通盘测算,力求科学合理,不能期望“一口气吃个胖子”,把最低收购价提高幅度过大,应该温和提高,循序渐进。

 

要探索最低收购价形成机制,把农业生产成本、历年粮食市场及收购价格、近年来的最低收购价、国际市场粮价等诸多因素,作为形成价格参照依据,小幅度、周期性提升粮价,本着有利于农民,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城镇低收入群体的原则,出台既能有效提升粮价,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有效稳控粮价,兼顾国家利益,保护城乡消费者利益的最低收购价。

 

在最低收购价粮食竞价拍卖中,要坚持顺价销售原则,顺价销售是多年来国家对于按照最低价收购上来的粮食作物的销售原则,它要求以最低收购价为基础,再加上相应的存储成本、贷款利息等确定起拍价投放市场,这一政策近年来使得国家一方面有效防止了谷贱伤农状况的发生,一方面也不会使得国家财政承担巨大的压力,可谓两全其美。

 

这方面教训十分惨重,应认真汲取,1997年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本意是全面掌控粮源,敞开收购,应收尽收,控制粮价,然后是顺价销售出去,结果是收也没全收进来,粮价也未掌控,购销价格倒挂,造成新的政策性亏损,形成了新的财政包袱。

 

其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保护价确立的不合理,对粮食部门的收购能量估计过高,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时机掌握得不好。当前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用意在保护农民利益,在市场充分调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上,适时适当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市场和调控有机结合,市场“无形的手”与国家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攥在一起,兼顾各方利益,相得益彰。

 

应抓紧出台《粮食法》,依法明确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收购主体、价格形成、资金、网点布局、监管范围和主体等方面,修改完善。

 

 

 

抓紧制定政策措施,确保城乡低收入人群吃粮有保障。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结合目前国内实行的低保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保障政策,一揽子统筹解决低收入人群和大中专学生的吃粮、吃菜、住房、就医基本保障问题。

 

目前各地已经建立了不同的城镇低收入人群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但是仍然没有实现全覆盖,城乡低收入低保政策已经执行多年,但是城镇低收入者吃粮没有一个城市出台相关的保障制度,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研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搞好低保社会福利一揽子政策框架和顶层设计,建立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可以实行发粮证或现金补贴的办法,确保城乡低收入人群和大中专学生有粮吃。同时建立健全地方粮油储备规模,特别是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规模,提高地方储备粮保管费用水平,真正发挥“蓄水池”、“调节器”、“稳压器”的作用。

 

                                     (孙晓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