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分类: 晓明论粮食 |
近日到产粮区采访,看到路边不住“耸立”起住宅楼或产业园区,不知道是新农村建设或是其他项目,应该都是粮田,不由心生担忧。尽管不可妄加评论是否是违法占地,但是一系列数字应该引起各级高度关注,并切实遏制非法占用粮田搞开发建设。
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通报显示,仅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发生违法用地行为3.7万件,涉及土地面积24.6万亩。通报显示,今年1-9月,全国发生违法用地行为3.7万件,涉及土地面积24.6万亩(其中耕地9.0万亩),同比分别上升4.1%、10.8%(6.7%)。《参考消息》早在2011年4月21日载,美国媒体报道,耕地遭侵占威胁中国粮食安全,文章称从1996年国家第一次土地详查时到2008年,中国的耕地共减少833万公顷。现在耕地已经减至1.2亿公顷(18亿亩)这一政府设定的“红线”。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早在2011年4月21日报道,河南新密市为建设黄帝宫违规占用耕地2.8万亩,现在已占5000亩,且不说违背农民意愿,低价圈地建旅游项目,最值得警惕警醒的是耕地良田遭受侵占,大片粮田所谓的“黄土变成金”。一方面耕地的减少,另一方面粮食连续增产,似乎不对称、不匹配,固然有单产的增加,但是增长有限度,这不由使人对粮食产量产生担忧。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说,当前不论是粮食主产区还是销区,农民种粮积极性都不高,调出粮食的省区逐渐减少。地方政府事实上以“招商引资”为重中之重,忽视农业和粮食的思想很普遍,“地方依赖中央,销区依赖产区,居民依赖市场”的情绪在滋长。不少地方是“口号农业”,无序占用耕地的现象并未停止。这些问题不解决,农业和粮食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从世界的粮情看,粮食产量在21亿吨~22亿吨之间已经徘徊了近十年。而世界人口由上世纪的65亿,很快上升到目前的70亿,联合国预计2100年世界人口或超过150亿。当前世界人口平均占有粮食只有300公斤左右,国际粮食市场回旋余地有限,中国一旦进口粮食世界粮价就有动静,国内每年进口一亿多斤的大豆就是一个信号,近几年持续进口玉米,尽管有调控和抓国际粮价低的时机进口等因素,但是玉米、粳稻产需由宽松变偏紧值得反思。提高粮食产能,必须紧紧扼住土地和水资源减少的命脉,当前及今后国内突出面临粗放式的经济发展对粮食生产用地的威胁,现实中耕地和粮田质量下降和地下水位降低的威胁,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引起耕地减少的威胁。
从社会和民生的角度看,粮食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粮食生产是一种带有社会公益性的行为;从产品生产效率的角度考察,粮食是一种自然与市场风险大、供给与需求弹性小、投入回报率低的产品。对粮食主产区实行保护粮食耕地和支持粮食生产的补偿政策,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适应粮食主体功能区要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切实保护粮食生产、生态环境的奖惩机制。鼓励探索建立地区间横向援助机制,探索建立粮食主销区或粮食调入区补偿粮食主产区和调出区的利益机制,粮食调入或生态环境受益地区应采取资金补助、定向援助、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对重点粮食、生态功能区因加强粮食生产和流通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以及造成的利益损失进行补偿。
这里着重应该强调和重视的是,粮食主产区具有生产粮食产品和生产生态产品的双重功能。粮食生产一方面是利用自然、消耗资源、形成排放的粮食产品产出过程,但同时也发挥了保护生态、美化田野和环境、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消化排放、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的作用。因此,将粮食主产区纳入生态补偿政策的扶持范围,或采取与禁止开发区基本相同的补偿政策,既是国家主体功能区配套扶持政策的应有之义,也是人类对主产区粮食耕地的生态关怀和对“衣食父母”的人文关怀。
继续实施对非法占用基本农田打击的高压态势,核实核准粮食直补面积,准确统计粮食产量,实行更为严格的各级政府对耕地保护以及确保粮食安全的绩效考核责任制,重典治乱,务求必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