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左传》中的“焉”字(四十二)

(2018-02-01 15:28:57)
标签:

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

襄公二十八

 

436先事后贿,礼也。小事大,未获事焉,从之如志,礼也。虽不与盟,敢叛晋乎重丘之盟,未可忘也子其劝行

通释:先恭顺地服从大国而后送财物示好,这是合于礼的。小国事奉大国,如果没有得到对他们事奉的机会,就要顺从大国的意愿,这是合于礼的。我们即使没有参与结盟,难道敢背叛晋国吗!重丘的盟会,不能忘记的,您还是劝导国君出行吧。

注释与说明:

先事后贿,礼也先恭顺地服从大国而后送财物示好,这是合于礼的。齐国因内乱没有参加宋国向戌撺掇的诸侯盟会(可参见421例注释①),内乱平息后,新君齐景公准备动身去晋国,庆封对齐国参与盟会有疑虑,陈文子说了这番话。本句是一个判断句。事,服侍,服从。贿,送财物结交示好。

小事大,未获事焉,从之如志,礼也小国事奉大国,如果没有得到对他们事奉的机会,就要顺从大国的意愿,这是合于礼的。未获事,没有得到事奉的机会,指的是没有能参加那次盟会。焉,兼词,于是,即“对大国”。

虽不与盟,敢叛晋乎我们即使没有参与结盟,岂敢背叛晋国呢。虽,即使。与,参与。敢,岂敢。

重丘之盟,未可忘也子其劝行重丘的盟会,不能忘记的,您还是劝导国君出行吧。重丘之盟,指鲁襄公二十五年的诸侯同盟于重丘”。其,语气副词,还是……吧。劝,劝慰,劝导。

 

437无乃非盟载之言,以阙君德,而执事有不利焉小国是惧。不然,其何劳之敢惮

通释:这恐怕不是盟书的话,也使楚君的德行遭到损害,还使您在这个事情上处在不利的境地,小国就害怕这个。不然的话,还敢顾虑什么辛劳吗!

注释与说明:

无乃非盟载之言,以阙君德而执事有不利焉恐怕不是盟书的话,也使楚君的德行遭受损害,使您在这件事上处在不利的境地。诸侯会盟后,游吉(子大叔)出使楚人要撵游吉回国,认为郑国国君应亲临宋国会盟,而只派大夫到楚国不敬。本段话是游吉回答的一部分。无乃,带有揣测判断的缓和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大概,恐怕,可能,肯定。注意,“无乃”不宜用“难道”“岂”等表示强烈语气的词语来解释。盟载,盟书。立盟时,书其辞于策,杀牲取血,把牲放在挖好的坑中,加书于上而埋之谓之载书。阙,同“缺”,使……受到损害,有损。君,指楚国国君。执事,具体办事的人,这里是对向自己传话的人的客气称谓。焉,兼词,于是,即“在某方面”“在处理这件事上”

小国是惧:只能让小国害怕。本来“~~是~”这个固定结构是一个宾语前置短语,“小国是惧”就是“只惧小国”。惧,使……惧怕;它的宾语“小国”在助词“是”的作用下被前置了,而在“小国是惧”这个语境中,“小国”又是使动用法。可参见246例注释①的“百禄是遒”,还可参见102例注释③、137例注释⑫、154例注释②、197例注释②、412例注释

其何劳之敢惮还敢顾虑什么辛劳吗。其,语气副词,还……呢。何劳之敢惮,宾语前置短语,宾语“何劳”在助词“之”的作用下置于动词“敢惮”前。

 

438.439.440大适小,则为坛小适大,苟舍而已,焉用坛侨闻之,大适小有五美:宥其罪戾,赦其过失,救其灾患,赏其德刑,教其不及小国不困,怀服如归。是故作坛以昭其功,宣告后人,无怠于德。小适大有五恶:说其罪戾,请其不足,行其政事,共某职贡,从其时命。不然,则重其币帛,以贺其福而吊其凶,皆小国之祸也。焉用作坛以昭其祸所以告子孙,无昭祸焉可也

通释:大国君臣去小国,路上搭帐篷时就筑坛;小国国君去大国,路上随便搭个帐篷就行了,何必采取筑坛的方式呢!听说,大国君臣到小国去有五种好处:宽恕小国的罪过,原谅小国的失误,救助小国的灾难,赞扬小国的德政和得当的执法,教导小国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小国不感觉被困扰,感念服从大国好像回家一样。因此大国筑坛来彰显自己的功业,向后人宣告,不要在修德业上怠情。小国君臣到大国去有五种坏处:向大国检讨自己的罪责,请求宽容自己的财用不足,请求得到它所缺乏的东西,执行大国分派给小国的任务,向大国提交人力服务和进贡财物,听从大国不时发出的命令。不这样做,就加重小国向大国交纳的贡赋,来祝贺大国的喜事和吊唁大国的祸事——都是小国的倒霉事儿。何必采取筑坛的方式来高调炫耀自己的灾难呢!所以通过这低调的方式告诉子孙,不要在出行中显摆自己的灾难就可以了。

注释与说明:

大适小,则为坛小适大,苟舍而已,焉用坛大国君臣去小国,路上搭帐篷时就筑坛;小国国君去大国,路上随便搭个帐篷就行了,何必采取筑坛的方式呢。子产作为郑伯的赞礼者陪同郑伯沿途下榻的帐篷不搭建在土筑的高台上,与以往大夫相国君到他国有所不同。子产在回答属下的疑问时说了这番话。焉,何必+呢。用,施行,采取……方式。

侨闻之,大适小有五美:宥其罪戾,赦其过失,救其灾患,赏其德刑,教其不及小国不困,怀服如归:我听说,大国君臣到小国去有五种好处:宽恕小国的罪过,原谅小国的失误,救助小国的灾难,赞扬小国的德政和得当的执法,教导小国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小国不感觉被困扰,感念服从大国好像回家一样。侨,子产自称名。宥,宽恕。其,他们的,指小国的。罪戾,罪愆,罪行。赦,赦免,原谅。德刑,德政和执法得当。不及,没达到好的,有差距的地方。困,困扰,实际是被困扰。怀,感念。服,服从。如归,好像回家一样。“小国不困,怀服如归”是一种假设的主观感觉。

是故作坛以昭其功,宣告后人,无怠于德因此大国筑坛来彰显自己的功业,向后人宣告,不要在修德业上怠惰。作,为,筑。昭,昭告,高调显示。可参见362例注释。“宣告”后省“于”

小适大有五恶:说其罪戾,请其不足,行其政事,共某职贡,从其时命小国君臣到大国去有五种坏处:向大国检讨自己的罪责,请求宽容自己的财用不足,请求得到它所缺乏的东西,执行大国分派给小国的任务,向大国提交人力服务和进贡财物,听从大国不时发出的命令。其,自己的,也指小国。说,诉说,检讨。不足,财用缺乏,实际是或者哭穷交不起大国的贡赋,或者请求得到自己缺乏的东西。时命,不时发出的命令。

不然,则重其币帛,以贺其福而吊其凶——皆小国之祸也不这样做,就加重小国向大国交纳的贡赋,来祝贺大国的喜事和吊唁大国的祸事——都是小国的倒霉事儿。重,加重。币帛,钱财。贺,恭贺,祝贺。其,大国的。福,喜事。吊,吊唁,慰问。凶,凶事。贺其福而吊其凶实际是通过祝贺大国的喜事或吊唁大国的丧事来增加小国向大国交纳的贡赋。祸,灾祸,灾难,倒霉事儿。破折号相当于“这些”“小适大”。

焉用作坛以昭其祸何必采取筑坛的方式来高调炫耀自己的灾难呢。焉,何必+呢。昭,高调张扬、炫耀。焉,兼词,于是,即“在出行时”。

所以告子孙,无昭祸焉可也:所以通过这低调的方式告诉子孙,不要在出行中显摆自己的灾难就可以了。“所以”已经同现代汉语中的所以用法一致了。

 

441.442.443封好田而耆酒,与庆舍政则以其内实迁于卢蒲弊氏,易内而饮酒。数日,国迁朝焉使诸亡人得贼者,以告而反之,故反卢蒲癸。癸臣子之,有宠,妻之。庆舍之士谓卢蒲癸曰男女辨姓子不辟宗,何也曰:宗不余辟,余独焉辟之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恶识宗

通释:齐国的庆封喜欢打猎而且贪酒,把政务交给庆舍处理,就把他自己的妻妾真的搬到卢蒲嫳家里,与卢蒲嫳交换妻妾来喝酒。没过几天,官员们就改到卢蒲嫳家上朝。庆封让逃亡在外能知道崔氏余党的人,来报告就允许他回国,所以就让卢蒲癸回来。卢蒲癸做了庆舍的家臣,受到宠信,庆舍就把女儿嫁给了卢蒲癸。庆舍的家臣对卢蒲癸说:“男女婚媾要辨别清楚是否同姓,您不避讳同一宗族,好吗?”卢蒲癸说:“同宗不避讳我,我为什么要单单对他避讳呢!就像赋诗时断章取义的道理一样,我从中选取需要的就是了,何必辨识什么同宗不同宗!”

注释与说明:

封好田而耆酒,与庆舍政则以其内实迁于卢蒲弊氏,易内而饮酒:齐国的庆封喜欢打猎又贪酒,把政务交给庆舍处理,而把他自己的妻妾搬到卢蒲嫳家里,与卢蒲嫳交换妻妾来喝酒。此时庆封是齐国的执政之卿。田,打猎。耆酒,贪恋杯中之物,贪杯,喜好酒。而,相当于“又”。耆,同“嗜”。庆舍,庆封之子。其内,庆封自己的妻妾。实,真的。这一个“实”表达了未言说的过程:庆封与卢蒲嫳说出要“易内”真就“迁”“其内”“于卢蒲弊氏”。

数日,国迁朝焉:没过几天,官员们就改到卢蒲嫳家上朝。数日,没几天。国,这里指国家的官员们。迁,改动地址。朝,朝政。焉,兼词,于是,即“到卢蒲嫳家”。

使诸亡人得贼者,以告而反之,故反卢蒲癸庆封让逃亡在外能知道崔氏余党的人,来报告就允许他回国,所以就让卢蒲癸回来。“使”前省主语。诸亡人,众逃出国的人。贼,指前不久灭亡的崔杼余党。以,来。“告”后省宾语。而,相当于“就”。反,同“返”,使……返回。

癸臣子之,有宠,妻之卢蒲癸做了庆舍的家臣,受到宠信,庆舍还把女儿嫁给了卢蒲癸。癸,即卢蒲癸。臣,臣服,做臣子。子之,即庆舍。妻,把女儿嫁给,嫁女人给。之,指卢蒲癸。

庆舍之士谓卢蒲癸曰庆舍的家臣对卢蒲癸说。士,有智谋的家臣。

男女辨姓子不辟宗,何也男女婚媾要辨别清楚是否同姓,您不避讳同一宗族,为什么呢。男女辨姓,按周礼,同姓不婚,因此婚媾时要弄清楚姓氏。辟,同“避”,回避,避讳,避开。宗,同宗族,庆舍与卢蒲癸都是姜姓。何也,为什么呢,好吗,行吗。

宗不余辟,余独焉辟之同宗不避讳我,我为什么要单单对他避讳呢。不余辟,即“不辟余”,否定短语代词“余”作宾语,宾语前置。独,独自,单单。焉,兼词于是+助词,即“对他+呢”。

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恶识宗:就像赋诗时断章取义一样,我从中选取需要的就是了,何必辨识什么同宗不同宗。赋诗断章,吟诵诗时只摘取部分诗句。所求,需要的诗句。焉,兼词,于是,即“从其中”。恶,音wū,代词,何必。识,辨识。

 

444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通释:您说出这个意思了,还何必实行盟誓的方式呢!

注释与说明:

①齐国又要发生内乱,卢蒲弊让析归父告诉晏子,晏子表示自己没能力参与也不能向外泄露,并愿意盟誓,析归父说了这句话。子,敬称晏子。之,放在主谓短语“子”与“言云”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言云,说出这个意思了。焉,何必+呢。用,施行,实行……的方式。

 

445吴句余予之朱方,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旧

通释:吴国的君主把朱方封给了庆封,庆封在朱方召集了自己的族人并住在这里,比过去还富有。

注释与说明:

①在齐国的内乱中,庆封出逃,先是在鲁国短暂停留,然后逃往吴国。“富于其旧”是把后来发生的事提前交待了。句余,吴国的君主。句,音Gōu,同“勾”。予,封赏给。朱方,楚地名。聚,召集,聚集。其,自己的。焉,兼词,于是,即“在朱方”。而,就,并。于,比。旧,过去。

 

446及庆氏亡,皆召之,具其器用而反其邑焉

通释:等到庆氏逃亡,把他们都召回国来,为他们准备了器物用具并且向他们返还了他们原来的封邑。

注释与说明:

①在崔杼之乱,群公子纷纷外逃召,召回国。之,代词,指的是因氏之乱,逃亡在外的齐国群公子。其,他们,他们的。反,同“返”,返还。焉,兼词,于是,即“向他们”。

 

447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

通释:而且那富有,就像放在那的布帛有一定宽度一样,给它规定幅度,让它不能无限增长。

注释与说明:

①本句是晏子辞谢齐景公赏赐土地说的话的一部分。之,放在主谓短语“布帛”与“有幅焉”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焉,兼词,于是,即“在那”。制,规定。度,幅度。迁,改变,这里是没有限度增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