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左传》中的“焉”字(四十一)

(2018-01-22 16:27:49)
标签:

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襄公二十七年

襄公二十六

 

417我请使焉而观之

通释:我请求到夷仪出使来察看一下。

注释与说明:

①本句话是卫国几位大夫讨论是否接回出逃十二年的卫献公右宰谷说的话。请,请求,使,出使。焉,兼词,于是,即“到夷仪”。

 

418颉遇王子,弱焉

通释:我碰上王子,比他能耐小。

注释与说明:

①《左传》是成语“上下其手”的出处。本句话是郑国的大夫皇颉面对楚国争功的公子围和穿封戍,在伯州犁上下其手的暗示下说的话。颉,音jié,是皇颉的自称。弱,能耐小。焉,兼词,于是,即“比他”“比王子围”。

 

419公使视之,则信有焉

通释:宋平公派人去察看这个情况,对伊戾说的深信不疑。

注释与说明:

①宋国的寺人惠墙伊戾担任太子痤Cuó)的内师却不被待见,于是他趁太子痤招待过境的楚客的机会设计陷害太子。“使”后省宾语。有,存在。焉,兼词,于是,即“对此”“对伊戾说的话”。

 

420声子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

通释:声子回到楚国,令尹子木和他交谈,向他询问晋国的情况,

注释与说明:

①子木,此时为楚国令尹。语,交流,交谈。故,故事,情况。焉,兼词,于是,即“向他”。

 

421子反与子灵争夏姬而雍害其事,子灵奔晋。晋人与之邢,以为谋主扞御北狄,通吴于晋。教吴叛楚,教之乘车、射御、驱侵,使其子庸为吴行人焉

通释:子反和子灵争夺夏姬才使这件事受到阻碍,子灵逃亡去了晋国。晋国人把邢地给了子灵,让他作谋士的头,抵御北狄,让吴国与晋国通好。教吴国背叛楚国,教他们坐车、射箭、驾车、作战,让他的儿子狐庸在吴国做了外交官。

注释与说明:

子反与子灵争夏姬而雍害其事,子灵奔晋子反和子灵争夺夏姬才阻碍子灵与夏姬的好事,子灵逃亡去了晋国。本节内容可参考260例注释。子灵,即申公巫臣。雍,同“壅”,遮蔽,壅塞,阻碍。

晋人与之邢,以为谋主晋国人将邢地给了他,让他作谋士的核心人物。谋主,谋士的头儿。

扞御北狄,通吴于晋抵御北狄,让吴国与晋国通好。扞,同“捍”,保卫。北狄,晋国北面的狄人。通,使……通好。于,与。

教吴叛楚,教之乘车、射御、驱侵使其子庸为吴行人焉教给吴国人对付楚国的办法,教他们使用兵车、射箭防御、驾车作战,让自己的儿子狐庸在吴国担任了外交官。射御,射箭抵御。驱侵,驱动战车进攻。焉,兼词,于是,即“在吴国”。

 

422.423许灵公如楚,请伐郑曰:师不兴,孤不归矣八月,卒于楚。楚子曰:不伐郑,何以求诸侯冬十月,楚子伐郑。郑人将御之,子产曰:晋楚将平,诸侯将和,楚王是故昧于一来不如使逞而归,乃易成也。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子展说,不御寇。十二月乙酉,入南里,堕其城涉于乐氏,门于师之梁。县门发,获九人焉。涉入氾而归,而后葬许灵公

通释:许灵公来到楚国,请求讨伐郑国说:“楚国不发兵,我就不回去了。”八月,许灵公死在楚国。楚康王说:“不攻打郑国,靠什么求得诸侯拥戴!”进入冬天的十月,楚康王讨伐郑国。郑国人准备抵御楚军,子产说:“晋国和楚国就要讲和,诸侯将要和平相处了,楚康王这个时候犯糊涂执意地来一趟,不如让他称心遂愿地回去,就容易讲和了。小人的性情是在勇敢下制造危机,在贪吝中制造灾祸,以满足自己的性子对那虚名的追求,这不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做法,为什么顺从他的意愿去做!”子展非常认同,就不抵御敌人。十二月乙酉这天,楚军进入南里,捣毁了那里的城墙。楚军从乐氏人家的地盘渡过洧水,向师之梁的城门进攻。郑国人放下内城的闸门,楚军在这里俘虏了九个人。渡过水就回国了,然后安葬了许灵公。

注释与说明:

师不兴,孤不归矣:楚军不发兵,我就不回去了。本句“师”前省“楚国”。兴,出发。孤,许灵公自称。

卒于楚许灵公死在了楚国。本句省主语“许灵公”。

何以求诸侯:靠什么求得诸侯拥戴。何以,靠什么,凭什么。求诸侯,求得诸侯拥戴。

晋楚将平,诸侯将和,楚王是故昧于一来不如使逞而归,乃易成也晋国和楚国就要讲和,诸侯将要和平相处了,楚康王这个时候犯糊涂执意地来一趟,不如让他称心遂愿地回去,就容易讲和了。平,讲和。和,和睦相处。是故,这个时候。昧,犯糊涂。于,相当于现代语言中的助词“地”。一来,来一趟。逞,称心遂愿。而,相当于“地”。乃,就。易,容易。成,讲和。

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那小人的性情是在勇敢下制造危机,在贪吝中制造灾祸,以满足自己的性子对那虚名的追求,不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做法,为什么顺从他的意愿去做。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是判断短语。衅于勇,在勇敢下制造危机,意思是“仗着勇敢制造危机”。衅,裂痕,危机。啬于祸,在贪吝中制造祸端,意思是“因为贪吝带来灾祸”。啬,贪吝。祸,祸端,灾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非国家之利也”是判断短语,“……者,……也”的句式解释之后为“……是……”。以,连词,相当于“来”,或不释。足,满足。其,自己的。而,相当于“来”,或不释。求,追求。名,名声,虚名。焉,兼词,于是,即“对那(那,敢做敢为)”。

子展说,不御寇子展非常认同,就不抵御敌人。说,同“悦”,赞许,认同。寇,进犯的敌人,这里指楚军。

十二月乙酉,入南里,堕其城十二月乙酉这天,楚军进入南里,捣毁了那里的城墙。乙酉,干支记日,有人推算为夏历十二月初五日。南里,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市。

涉于乐氏,门于师之梁:楚军从乐氏的人家的地盘渡过洧水,向师之梁的城门进攻。涉,涉水,步行过水,趟水过河,涉的应该是洧(wěi)水。乐氏,可能源于周初期官吏乐正,以官职称氏。门,攻打城门。于,对,向。师之梁,郑地名。

县门发,获九人焉:郑国人放下内城的闸门,楚军在这里俘虏了九个人。“县门”前省主语“郑人”。县门,城门为闸板设置,悬起即开着。县,音xuán“悬”。发,放下闸门。焉,兼词,于是,即“在那里”。

涉入氾而归,而后葬许灵公:(楚国人)渡过水就回国了,然后安葬了许灵公。 氾,音 Fán,郑国水名。而,相当于“就”。

 

襄公二十七

 

424.425晋楚许之,我焉得已且人曰弭兵,而我弗许,则固携吾民矣将焉用之

通释:晋国楚国答应了,我们怎么能卡住了!而且别人说消战争,只有我们不答应,那么一定会使我们的百姓离心离德又何必选择这种态度呢!

注释与说明:

晋楚许之,我焉得已晋国楚国答应了,我们怎么能不答应。国的向戌与晋国的执政赵文子(赵孟)、楚国的令尹子木有交情想撺掇晋楚两国和好,消弭诸侯之间的战争,留下美名,晋国和楚国都应允了他来到齐国,齐国犯难了,陈文子对此发表了意见。焉,怎么。已,止,卡住,即不批准、不答应。

且人曰弭兵,而我弗许,则固携吾民矣将焉用之而且别人说消战争,只有我们不答应,那么一定会使我们的百姓离心离德又何必选择这种态度呢。弭兵,消除战争,停止战争。弭,音 mǐ,止息,平息。而,只有。固,一定。携,,使背离,使离散。焉,怎么。用,可施行,选择……态度。

 

426.427晋楚无信久矣,事利而已。苟得志焉,焉用有信

通释:晋国楚国之间缺失信誉很久了,做事情对自己有利就行啊。如果在盟会上能如愿,哪里用得着有信用!

注释与说明:

晋楚无信久矣,事利而已晋国楚国之间缺失信誉很久了,做事情对自己有利就行啊。诸侯将要会盟之际,令尹子木要大家把铠甲穿在里面,在伯州犁强烈要求“释甲”时,子木说了这番话。无信,信用缺失, 不讲信用。事利,做事对自己有好处。而已,罢了,就行啊。

苟得志焉,焉用有信如果在盟会上能如愿,哪里用得着有信用得志,能如愿。第一个,兼词,于是,即“在这里”“在盟会上”。第二个“焉”,哪里,怎么,何必。

 

428且吾因宋以守病,则夫能致死与宋致死,虽倍楚可也子何惧焉

通释:而且我们凭借着宋国来防守他们可能制造的危机,那就能人人舍命。同宋国一起与楚人拼命对抗,即使国的人增加一倍也是可以抵抗的,对此还惧怕什么

注释与说明:

且吾因宋以守病,则夫能致死:而且我们凭借着宋国来防守他们可能制造的危机,那就能人人舍命。赵孟楚国人内穿铠甲参加盟会很担心,叔向作出了分析,本段是叔向说话的一部分因,凭借。以,来。守病,防守灾难,预防危机。则夫,那就。致死,赴死,拼命。

与宋致死,虽倍楚可也子何惧焉:同宋国一起与楚人拼命对抗,即使使国的人增加一倍也是可以抵抗的,对此还惧怕什么。虽,即使。倍楚,使楚国人加倍。可也,是可以的。焉,兼词,于是+助词,即“对此+呢”。

 

429壬午,宋公兼享晋楚之大夫,赵孟为客。子木与之言,弗能对。使叔向侍言焉,子木亦不能对也

通释:壬午这天,宋平公同时招待晋国和楚国的大夫,赵文子作主宾首席。子木跟赵文子说话,赵文子不能回答;让叔向在旁边陪着交谈,子木也不能回答。

注释与说明:

壬午,宋公兼享晋楚之大夫,赵孟为客:壬午这天,宋平公同时招待晋国和楚国的大夫,赵文子作为主宾首席。壬午,有人推算为夏历七月初六日。兼享,一次同时高规格招待多方客人。赵孟,即赵武,继范宣子执政死后谥赵文子。客,客人,实际是主宾首席。

子木与之言,弗能对:子木跟赵文子交谈,赵文子不能回答。之,指赵文子。言,交谈,此言当是外交场合类似用《诗》《书》的语言隐喻表达的方式,所以赵文子不能回答。“弗能对”前省主语。

使叔向侍言焉,子木亦不能对也:让叔向在一旁陪着谈话,子木也不能回答。侍言,陪着谈话。焉,兼词,于是,即“与他”“在旁边”。

 

430寡君在,武何能焉

通释:靠寡君的庇护,我在这方面有什么本事呢!

注释与说明:

郑伯设宴招待赵孟,七位大夫跟着作陪。赵孟请七子赋诗言志,轮到子西《黍苗》称赞召伯功绩的一称赞赵孟,赵孟说了此话。寡君在,有我的国君在位,意思是说,我靠国君的君威,仗着国君的庇护。焉,兼词,于是,即“在某方面”。

 

431匪交匪敖,福将焉往若保是言也,欲辞福禄,得乎

通释:不骄不傲,福禄还会往哪儿跑!如果保持着按这话去做,即使想要推让福禄,能行吗!

注释与说明:

匪交匪敖,福将焉往:不骄不傲,福禄还会往哪儿跑。当陪侍的郑大夫公孙段赋《桑扈》,赵孟说了此番话。匪,假借为“非”,表示否定。交,通“骄”。焉往,往哪儿跑,意思是说,就会自己找上来,不会再往别处跑了。焉,兼词,于是,即“往哪”“向哪”。注意解释中“往哪”的“往”是“焉”的“于是”中的“于”。往,跑。

若保是言也,欲辞福禄,得乎:如果持按这话去做,即使想要推让福禄,能行吗。保,保持住 ,实际是坚持做。是言,这话。辞,推让。得,能,能行。

 

432以诬道蔽诸侯,罪莫大焉纵无大讨,而又求赏,无厌之甚也

通释:以欺骗蒙蔽诸侯,没有比这大的罪过了。纵然没有对你大张旗鼓地讨伐,反而还求赏赐,真是不满足到了极点了!

注释与说明:

以诬道蔽诸侯,罪莫大焉:以欺骗蒙蔽诸侯,没有比它还罪过了。宋左师向戌以平诸侯有功向宋平公请赏,公与之六十邑。向戌向子罕显示,子罕认为,晋楚以兵威慑是一种必然趋势,兵是去不了的。向戌试图平息诸侯之争,只能是“诬道”。诬道,欺诈之道。蔽,蒙蔽。焉,兼词,于是,即“比它”。

纵无大讨,而又求赏,无厌之甚也纵然没有对你大张旗鼓讨伐,反而又求取赏赐,不满足到了极点了。意思是说,退一步说没有对你大张旗鼓地讨伐已经是侥幸了,你反而向国君求取封赏,真是不知道满足到了极点了。纵,缓,退一步说,纵然。甚,到了极点。

 

433我将亡,夫子存我,德莫大焉,又可攻乎

通释:我要灭亡时,他老先生救了我,再没有恩德什么比这大了。又怎么能攻打他呢!

注释与说明:子罕斥责了左师向戌,向氏一家想攻打子罕,向戌说了此番话。亡,灭族。存,使……存活下来。焉,兼词,于是,即“比这”。可,怎么能。

 

434彼实家乱,子何病焉

通释:确实是他自己家里出了乱子,您对此担的什么心!

注释与说明:

①崔杼家要发生内乱,崔杼的儿子崔成和崔强告诉了庆封,卢蒲弊为庆封出主意。彼,他,指崔杼。实,实在,确实。病,担心,忧虑。焉,兼词,于是,即“对此”。

 

435子荡将知政矣。敏以事君,必能养民政其焉往

通释:子荡将要参与执掌楚国政权了。以勤勉的态度来事奉国君,一定能使百姓得到养育,政权还往哪儿跑呢!

注释与说明:楚薳罢Wěi Pí)到国签署盟约,这是宴会后叔向作出的判断。子荡,即薳罢。知,参与执掌。敏,勤勉。养,供养,使……得到养育。其,语气副词,还。焉,兼词,于是+助词,即“向哪+”“往哪+”。往,去,跑。注意解释中“往哪”的“往”是“焉”的“于是”中的“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