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际著名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

标签:
国际著名营销大师米尔顿&bull科特勒宁波品牌杂谈 |
分类: 名家专访 |
“中国制造”如何转型 国际营销大师出点子
米尔顿•科特勒(左)和本人合影
“我很喜欢诸葛亮。你可以叫我诸葛先生。如果你问我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就是策略。”提到自己的中文名字,科特勒这样说。
在科特勒的名片上,“科特勒咨询集团总裁‘MiltonKotler’下面写着四个汉字‘诸葛慕中’”。
事实上,科特勒与中国的深厚情缘始于11年前。
1998年,科特勒第一次来到中国,为中央级艺术团体做如何营销高雅艺术的指导。1999年受上海市政府的邀请作为上海国际音乐周的贵宾,科特勒第二次来到中国。
两次的音乐之旅,让科特勒通过艺术与中国建立了联系。2000年,科特勒咨询集团开始在中国运营。现在,他一年要跑中国几十次。
“尽管这是我第一次来宁波,但其实早就在关注宁波了。这个城市的经济非常具有活力,经济外向度高,有个深水良港,为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提供天然优势。宁波企业在管理与产品制造能力方面做得很棒,下一步的发展应该集中于品牌建立以及品牌推广的全球化。”科特勒说。
科特勒说,短期策略是,在成熟市场上寻找新的进口商伙伴,或者通过合作实现出口;改善品质,获得认证,加强产品安全方面的宣传,寻求更多的贸易协作,联程运输,寻求相对于当地竞争对手的新产品价格优势,新的分销渠道和合作方式,价值品牌的打造,促销,雇用更多营销人员。
而中期策略是,在新兴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分销网络,投资设厂,与当地厂商结盟或收购小型厂商。
长期策略则是,通过收购实现海外生产、海外销售,出口高技术产品。
中国企业最终需要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和零售网络,从而建立起当地消费者对产品安全和品质方面的认知、信任。出口分销和供应链管理对制造商而言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生产运营、组件采购、包装、运输、结算、客户要求、物流、OEM厂商和渠道模式等多个领域。每个中国制造商都得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系统。
由于仅仅关注价格,“中国制造”留下了产品安全方面的不良印象。
企业需要重新定位自己——高价值产品的出产地。实现自己的定位转变——从超低价格品牌向高价值品牌转变,更多地关注品牌并关注其他卖点。
对全球品牌发展趋势,科特勒认为,西方的消费品品牌趋势(向下延伸)是:奢侈品→溢价产品→优质产品→标准产品→价值产品→低价产品。国外消费品品牌在华趋势(向下延伸)是:奢侈品→溢价产品→优质产品→标准产品。
而中国的消费品品牌在国内的趋势(向上延伸)是:低价产品→价值产品→标准产品。因此,要细分市场组合,研究把握市场特征的变化和细分市场规模的变化。
在新兴市场上,可以通过低价品牌渗透大众消费品市场。而对于价值品牌,可以有选择地使用分销渠道,机械和设备行业也一样。
而在成熟市场上,可以运用价值品牌来渗透大众消费品市场。要把中国的高端消费品品牌引入成熟市场,还需时日,并且需要大量的品牌投资。
“企业真正的价值创造过程有三块,一个是在生产制造,一个是在品牌,另外一个是在分销。制造可能占到10%—15%的利润率,品牌这一块,利润率可达到35%,剩下的在分销领域,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六十的利润贡献度。明白这个分配以后,宁波的企业就要考虑怎么样实现产业性的调整和升级。比如说,通过购买国外的技术性资产,来降低自己的零配件的进口成本,从而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