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书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在昨天近午十一时二十二分,从上海市嘉定区某一停车场驶出的上海本地货拉拉箱式货车开到了我家门口。随着司机的不断叫唤,老伴急忙奔下楼,到了室外。司机对老伴说,他只有一人,没有办法卸车。于是,老伴邀请了清洁工老郭夫妇帮忙,待车上的书籍全部卸到楼栋铁门外的地面之后,货拉拉就一溜烟地开走了,留下了一座小丘样的书山。
要把这些书搬运到二楼的室内,可想而知,有多么地困难,我这个人已经是半条命了,去年三月十三日罹患急性心肌梗塞,被第十人民医院ICU胸痛急救中心抢救过来,夺回了一条性命。根本无力搬运这些二、三吨重的书山,我只能望山兴叹。无奈之下,老伴只得向居委会求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张波和小赵,立即赶来,保安室的一位年轻的保安也被老伴请来帮忙了。有了这些生力军,搬运书籍的任务迅速地展开着。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搬运书箱至二楼室内或底层和二层的走道上。老郭夫妇帮助搬书到底层走道的空隙处,一直堆积到齐门楣的高处,方才停止堆放。
看到室外的书籍全部被搬至室内,我的心终于放下了,阴沉沉的老天正在作降水前的准备,什么时候将洒下雨滴我是不得而知,但是,落雨的趋势明显是无法避免的。我最为担心的下雨淋湿书籍的担忧终于烟消云散了,心情格外地开朗。
每一箱的书重约有三、四十斤,不是一般人能够搬动的。幸亏居委会主任、总支副书记龚瑾瑜同意居委会的两名工作人员帮忙,否则,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搬完这座书山,
当搬完书,拆开书的用硬板纸做成的包装箱,拼凑出一套十三卷的《朱成坠文选》,在第一时间就赠送给我家所在的建银曙光小区居委会及对门的谢步蟾和高伟丽夫妇,将书直接交付居委会主任龚瑾瑜,是对居委会数年来对我的悉心关怀和细心照顾。
下午余下的时间里,我与老伴搭档,开始拼合书籍,要从累积如山的书堆里找出所有的十三卷书籍,谈何容易,只得由老伴逐箱地寻找,交与我拼凑成套,然后装进可以承载十四五斤书籍重量的塑料袋。整个下午的余时,共计整理拼凑成了十套。在囫囵吞枣般地吃完晚饭后,我与老伴又开始了找书、拼书、装书的大战。一直忙到十九时四十六分,完成了六套书籍的寻拼装工作之后,老伴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说腰酸得实在不行了,提议休息,明天再慢慢地进行。我欣然同意,尽管我是坐在椅子上核对书籍的数量和品种,但是,也感觉到头昏眼花,加之,没有按照惯例睏上个把钟头的午睡,人甚感疲惫,遂作罢。
下午,书到家之后,我即刻将早已准备好的《启事》分发给大学、中学、小学的同学及老同事、老朋友,告知我的十三卷文选已经到家,希望各位能够前来寒舍提取,并告诉他们因为我身患多种疾病,特别是曾经因急性心肌梗塞,几乎命丧黄泉的情形下,实在是无力送书上门,或者快递给诸位,只能恳请亲朋好友自己或委派他人前来取书。这实属是无奈之举,是不得不为之的遗憾之事,却并非我本人有什么怠慢或不敬。因为,我是一个极其珍重友情的人,并非傲慢不羁的人,出于身体衰弱的实情,只得如此,敬请诸位见谅,
晚间,看着这些崭新的书籍,看到自己多年辛勤笔耕的成果,心底由然生出了一种感动,眼眶竟然湿润了,泪水噙满了眼帘,自己的心血已然变成了书籍,如何不叫我万分慨叹。我打小就喜欢舞文弄墨,也写作了不少的文章,但是,居然没有出过一本书。虽然,有几十篇小文章刊登于各类报刊杂志上,最终没有辑集成册。而大多数的文章是通过新浪网发布传播的,全赖于大学杨锡高同学的不厌其烦地帮忙上传和刊发。我一直铭记杨锡高同学的恩典,及缪迅同学早些年帮助上传老小孩专栏上发布的奉献。
这次,一下子完成了十三卷《朱成坠文选》的自费出版,我怎么不激动得唏嘘欲泪呢?今年,我即将进入七五之年,精力和脑力都不如前,只能随遇而安,顺水行舟了。写作还是要进行的,但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滑到哪里是哪里了。
2024年1月31日6时3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