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眼云烟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人从出生睁开眼睛开始,就目睹了人生的各种真景幻象,有些事刻骨铭心地镂镌于心底,念念不忘。有些事则如过眼云烟,浮光掠影地过去了,没有留下任何的印迹。
而念念不忘的事情并非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有些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过眼云烟的事情也并非都是昙花一现的小事情,而是波澜壮阔的大事件。
何谓过眼云烟?即从眼前飘过去的云烟。原来比喻身外之物,不必过于重视,后来比喻很快就会消失的事物。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云烟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虽然,苏东坡说的是“云烟之过眼”,其实质意思则与过眼云烟并无二致。这就是过眼云烟的出处。
过眼云烟的例句有:
人生如梦,恍若过眼云烟,留下的只是淡淡的痕迹。
过眼云烟的荣华富贵只是短暂的幻象,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的宁静。
浮华云烟,过眼云烟,执着心性,方得永恒。
只有健康和学问最真,其余的,都是过眼云烟。
权势自夸具有魔鬼般的威力,却被枯黄的落叶和过眼的云烟所嘲笑。
直至走到今天,他才感到往昔的一切浮华都是过眼云烟,都不过是南柯一梦。
一切都舍得,亲情、钱财、身体,都是过眼云烟。
只有一次的相遇,我们也就彼此擦肩而去,如烟花的瞬美,已悄然而逝。人生若只如初见,回眸一视,浮华尘世,过眼云烟。只是你当初的一丝残念,垂泪于心间。当时,只道是寻常,却是永远。
过眼云烟是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变化无常,转瞬即逝,就像天空中的云烟一样,看得见,却抓不住。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提到类似的概念:“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这里通过描绘书法家张旭的挥洒自如,豪放不羁,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消散。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中写道:“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首词通过对月亮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时间的流逝、人事的沧桑,也可以被理解为“过眼云烟”。
南宋抗金著名爱国将领辛弃疾在词作《西江月.示尔曹以家事付之》中,这样描写世间的万物:“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这句词句表达了世事万物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人生的衰老也是无法避免的客观事实。
无名氏:“过眼云烟尽是霜。”无名氏:“云烟过眼不可量,青灯夜未央,东篱把酒剪烛话重阳。”无名氏:“云烟过眼尽渺茫,把酒东篱邀月醉,人生何处不重阳。”
这些名人或无名氏的诗词语句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世事无常和人生命运的感慨。认为一切美好的事物最终都会像云烟一样消失在茫茫的尘海之中。
过眼云烟,流水落花,今朝无惧千重愁。回首往事虽多梦,一江春水滔滔向东流。
2024年2月2日6时25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