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风”析

(2023-11-11 07:36:22)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清朝曾经发生了不少文字狱,其中一次,翰林院官员徐骏写了一首诗,收录在《一柱楼诗》集中,其中有句云:“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且,祸不单行,徐骏写奏章时,竟然误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也未细查,便匆匆上交。雍正一见大怒,不容徐骏自辩,御笔一挥,摘了徐骏的官帽,革职查办。判了徐骏大逆不敬之罪,斩立决,并烧毁其所有文稿。“狴”字在雍正眼里就是讥讽清朝满人乃是胡儿出身,不是正统,是夷人抢占了汉人的江山,这就是忠明之人的含沙射影,指桑骂槐。

到了乾隆时期,乾隆老账新翻,又找出了徐骏的一首诗,内有:“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乾隆认为“明天子”就是指明朝皇帝,“壶儿”就是影射“胡儿”,暗指关外纵马游牧为生的清朝老祖宗,这是讥讽清朝没有文化。遂命人把徐骏的坟墓给扒了,再刨出棺材,将鞭尸了一遍,儿孙全部斩绝,甚至,把当地的官员也杀了。这一切,明明白白地告诉老百姓,敢跟朝廷对着干,活人照杀,连死人一个也不放过。

然而,清朝最大的文字狱还不是徐骏案,而是吕留良案,死去已经四十九年的吕留良被戮尸还不算,吕家十六岁以上男子全部斩首,妇女幼童皆发往边疆为奴。吕留良在文稿中,写有:“清风虽细难陲我,明月何尝不照人。”朝廷认为,上下联各暗喻“清”、“明”两个王朝。直到辛亥革命后,吕留良的冤案才得以昭雪。浙江总督汤寿潜改西湖彭公祠崇祀三贤,列吕留良为三贤之一。知县及地方绅耆,为其建了新墓。筑纪念亭于孔庙后,蔡元培为之书额及联,立碑以垂不朽。今县境有留良、晚村两乡,用其名和号分别命名,并于浙江省桐乡县崇福镇筑吕园以为纪念。

“清风”析

清风,释义之一是,谓清微的风、清凉之风。释义之二是,清惠的风化。释义之三是,比喻高洁的品格。

清风,语出《诗.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西汉初年大小毛公(毛亨、毛苌)传:“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薛综注:“清惠之风,同于天德。”

作清微之风、清凉之风解。唐代大诗人杜甫《四松》,诗曰:“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北宋大文豪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南宋抗金爱国将领、词人辛弃疾《临江仙.和王道夫信守韵》:“入手清风词更好,细书白茧乌丝。海山问我几时归。枣瓜如可啖,直欲觅安期。”清代文学家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八窗尽落,清风徐来,纨扇罗衫,剖瓜解暑。”革命先驱瞿秋白《赤都心史》十三:“清风朗日的春早,莫斯科天色已经非常和快。”

作清惠的风解。《昭明文选.张衡<</span>东京赋>》:“清风协于玄德,淳化通于自然。”薛综注:“清惠之风,同于天德。”西晋文学家夏侯湛《三国名臣序赞》:“丧乱备矣,胜涂未隆,先生标之,振起清风。”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苏辙《贺致政曾太傅启》:“出同忧患,措国步于安宁;归共优游,播清风于长久。”

作高洁的品格解。南朝梁时期大臣、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勰《文心雕龙.诔碑》:“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豫约.感慨平生》:“夫陶公清风千古,余又何人,敢称庶几。”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袁可立子)高韵清风,壹似闻漆园苏门而兴起者。”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官员唐孙华《合肥谒包孝肃祠》,诗曰:“高原遗庙郁嵯峨,待制清风久不磨。”

现时,人们习惯将两袖与清风搭配,形成汉语成语“两袖清风”,意思是,衣袖中除清风之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清末作家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二回:“他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官,依然是两袖清风。”

202311117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青松”析
后一篇:“清水”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