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笼碾玉成尘——唐宋词名篇品赏之八十三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李清照早年写有一首词作《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词曰:“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这首词作的大意是,春天已经到了长门宫,春草青青,梅花才绽放了一点点,尚未均匀开遍。取出笼中碧云茶,碾碎的末儿玉一样晶莹,想留住清晨的好梦,咂一口,惊破了一派碧绿的春景。层层的花影掩映着重重的门户,疏疏的帘幕透进淡淡的月影,多么美好的黄昏啊。已经是两年三次辜负了春神,归来吧,说什么也要好好品味今年春天的温馨。
起首三句是作者晨起所见,以白描笔法描绘早春景色,但又不同于一般地写景。“春到长门春草青”,直接袭用五代词人薛昭蕴《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词之首句,暗寓幽闺独居之意。薛词即借“长门”事以写宫怨。作者将自己的居处比作长门,意在表明丈夫离家后的孤独。较之陈皇后,她此时虽然不是被弃,却同是幽居。“春草青”,言下之意是:春草已青而良人未归。屈原《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处暗用其意。“红梅些子破,未开匀。”言野梅只有少许嫩蕊初放,尚未遍开,而此时也正是赏梅的好时节。以上三句突出些春色尚早,目的是要引出歇拍,呼唤远人归来“著意过今春”之意。如果“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也就不会有“著意过今春”的渴望。惟其“未开匀”,所以特别新鲜可爱,使人感到春天已经来临。这三句既是写景,也是在写作者的惊喜、赞美之情。
次三句写晨起品茶。宋人习惯将茶制成茶饼,有月团、风团等数种,饮用时皆须先碾后煮。“碧云笼碾玉成尘”,写饮茶前的准备。北宋学者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四云:“(韩魏公,即名相韩琦)不甚喜茶,无精粗,共置一笼,每尽,即取碾。”明代官员、学者冯时可《茶录》:“蔡君谟谓范文正公:《采茶歌》‘黄金碾畔绿尘飞,璧玉瓯中翠涛起’,今茶绝品,色甚白,翠绿乃下者,请改为‘玉尘飞’、‘素涛起’,何如?”所叙之事可资参证。“留晓梦,惊破一瓯春。”写晓梦初醒,所梦之事犹残留在心,而香茗一杯,顿使人神志清爽,梦意尽消。晓梦初醒,梦境犹萦绕脑际,喝下一杯春茶,才把它驱除。春草江梅,是可喜之景,小瓯品茗,是可乐之事,春天给作者带来了无限欢乐。
过后三句仍是写景,不过时间由拂晓移到了黄昏。“花影压重门”,言梅花的姿影投射在重门之上,显得很浓重。此句有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疏帘铺淡月”,言春月的清辉铺洒在窗帘上,显得很均匀。这两句词以对偶形式出之,匀齐之中富于变化。按照习惯,“花影压重门”本应对以“淡月铺疏帘”,但在这里词人似乎有意将“淡月”和“疏帘”的位置互换,一方面为了合于平仄,一方面也避免了雕饰之嫌。词本不同于律诗,是不必追求对仗的严谨工整的。这两句词生动地创造出初春月夜静谧幽美的境界,为全词精彩之笔。“压”、“铺”二字,下得尤为精警,写出了词人对景物的特殊感受,充分显示了李清照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力。
以上由春草返青写到江梅初绽,由花影压门写到淡月铺帘,中间更穿插以春晨早起,茶香驱梦,如此反反复复描写春天之美好,终于逼出了歇拍三句:“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农历遇闰年,常有一年中首尾有两个立春日的情形。据《金石录后序》可知,李清照婚后,丈夫赵明诚或因负笈远行,或因异地为官,每与妻子分别。丈夫常年在外,如今算来,已有两年三个春天没有在家里度过了。“两年三度”是在加重表现其痛惜之情。“负东君”,这里特就汴京之春而言。京都开封的春光是这样迷人,即使一年一度辜负了它,也非常可惜,何况两年中竟有三度把它辜负,这是令人无比痛惜的。正因如此,所以这次归来,一定要用心地好好度过汴京这个美好的春天。这三句词卒章显志,为一篇结穴。这一结尾,感情的激流直泻而下,心底的情话冲口而出,把惜春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把全词的抒情有力地推向高潮。
这首词写景如画,意境淡远。其中“疏帘铺淡月,好黄昏”句历来为人称道。“疏帘淡月”竟然称为词牌名。清代况周颐《<</font>漱玉词>笺》:“《问蘧庐随笔》云,北宋大臣、诗人荆公(王安石)《桂枝香》作名世,北宋文人张东泽用易安‘疏帘淡月’语填词一阙,即改《桂枝香》为《疏帘淡月》。”这一记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此词对后世的影响。
2023年6月24日7时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