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负东篱菊蕊黄——唐宋词名篇品赏之八十二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李清照写有一首词作《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词曰:“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作的大意是,深秋的惨淡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比起东汉末年官员、文学家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之情,我觉得更加凄凉。不如学学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沉醉酒中。以酒销愁,千万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露出无限的凄凉和悲切。“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琐窗”是雕有连锁图案的窗牖。“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牖,含有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作者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词人的百无聊赖。梧桐早已凋谢,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打凋落其叶。草木本无知,所以,梧桐之恨,实乃人之恨。词人借景抒情,绘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寥。因为心情不好,只得借酒排遣,饮多而醉,不禁沉睡,醒来唯觉瑞脑熏香,沁人心脾。三、四两句分别着一“喜”字和“宜”字,似乎写欢乐,实际不是写喜而是写悲。“酒阑”谓饮酒结束的时候。“团茶”即茶饼,宋代有为进贡朝廷而特制的龙团、凤团,印有龙凤纹,最为名贵。茶具有解酒的功能,饮酒之后,往往以茶醒酒。词人特别喜欢酌饮苦茶,说明酒饮得相当多。酒饮得愈多,表明愁愈重。“瑞脑”,熏香名,又名龙脑,以龙脑木蒸馏而成。“宜”表面似乎是说香气宜人,实则与首句的寒日一样,是借香气写环境之凄寂,因为只有在清冷寂静的环境中,熏香才更易散发,因而变得更浓更酽,更能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上片叙事,主写饮酒之实。下片转为抒情,写所以饮酒之故。“秋已尽,日犹长”,写作者个人对深秋的感受。“仲宣”句用典,以王粲思乡心情自况。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十七岁时因避战乱,南至荆州依附刘表,不受重视。曾登湖北当阳城楼,写下了著名的《登楼赋》,抒发壮志未酬、怀乡思归的抑郁心情。这两句透露出词人孤身漂泊,思归不得的幽怨之情。深秋本来使人感到凄清,加以思乡之苦,心情自然更加凄凉。“犹”、“更”这两个虚词,一写主观错觉,一写内心实感,都是加重描写乡愁。结句是为超脱之语。时当晚秋,篱外丛菊盛开,金色的花瓣光彩夺目,使作者不禁想起晋代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自我宽慰起来。归家既是空想,不如对着尊中美酒,随意痛饮,莫辜负了这篱菊笑傲的秋光。“随分”犹云随便、随意。下片写饮酒之因,是对上片醉酒的说明。本来是以酒浇愁,却又故作达观之想,而表面上的达观,实则隐含着无限的乡愁。李清照的这首词是其晚年流寓越中所作,词中表露的乡愁因与故国沦丧灭亡、个人流离失所的悲苦结合起来,其中的愁苦和忧愤更显深刻而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