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荡春光寒食天——唐宋词名篇品赏之八十一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李清照写有一首词作《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词曰:“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这首词作的大意是,寒食时节,万物复苏,自然界荡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炉中,名贵的香烛即将燃尽,余烟依旧飘出醉人的香气。午睡醒来,闺妇头戴的花钿落在枕边的床上。海燕还未归来,邻家的儿女抢先玩起了斗草游戏。江边的梅子已经落尽,绵绵的柳絮随风飘漾。零星的雨点打湿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黄昏的清凉。
此词通过寒食时节的景物形象,探寻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从而,表达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的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温煦。寒食节正当农历三月初,恰是春光极盛之时。熏炉中点燃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这两句先写春光宜人,春闺美好。第三句写闺中之人,词中没有去写少女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落笔,描写少女睡醒时的神态。“山枕”谓枕形如山。“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少女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睡,一寐醒来,才察觉自己凝妆睡去,对此,自己也很诧异。熏香已残,说明入睡的时间相当长了,见出少女睡得那样香甜酣畅。少女梦回犹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荡漾的春光,室内的沉水香烟雾袅袅,一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这几句不事修饰,淡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致。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古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称海燕。“斗草”是用花草比赛胜负的一种游戏。时节已到寒食,尚不见燕子飞来。女伴们斗草嬉戏,情致是多么地欢畅。江梅的花期已过了,杨柳又正飞花。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的种种景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此时的少女春闺寂寞、情怀缭乱,含有作者的爱春惜春心绪。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具体的行为动态,更有细微的心理活动,极尽工巧之妙。
“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是另一种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游戏,尤其是当寒食时节,更是无此不欢。这一句写的是黄昏时,忽然,空中飘起了细雨,把秋千打湿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外现,与上两句所写的情景有着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此句写春愁却不用“春愁”二字,只言雨中秋千,却道出了愁绪的千丝万缕。
这首词全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熏香、花钿、斗草、秋千这些细小然而富有生活特征的事物和活动,略作点染,便把人物的姿态和内心世界,描写得栩栩如生。通过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活灵活现地呈现,有着“无我之境”的妙趣。
这首词为李清照早年所作。据当代学者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载:元符三年(1100),李清照结识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张耒、北宋时期文学家晁补之及同年龄诸女友,相交甚欢。《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等词篇当作于是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