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归鸿声断残云碧——唐宋词名篇品赏之八十

(2023-06-25 07:05:28)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李清照写有一首词作《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词曰:“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这首词的大意是,归鸿的叫声已经消失了,白云依然飘浮在湛蓝的天空。窗外飘落了片片白雪。炉內焚烧出袅袅的青烟。烛光下凤钗亮晶晶,钗头上剪成人形的首饰轻盈盈。清晨的号角,好像在催促着计时的滴漏。斗转星移,曙光初射,天亮后,着意地看花,寻觅春意却是极其难得。室外仍然吹刮着飒飒的西风,空气中尚留有前日的寒冷。

此词当为李清照南渡之后的怀乡之作。靖康之变后,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家乡青州府失陷,家藏十余屋的书画珍玩大部分被焚,徽钦二帝被俘,宋高宗在江宁即位。赵明诚南下江宁任职,李清照随之南迁。赵明诚的病殁,给李清照极大的打击,特别是南渡后国破家亡,满目疮痍,使得词人更感凄楚悲凉。于是,李清照带着丈夫残存的书画、金石、碑帖等物品,流徙各地,曾到过江宁、金华等地,最后才流落至杭州。根据当代学者陈祖美女士《李清照简明年表》载,这首词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

归鸿声断残云碧——唐宋词名篇品赏之八十

此词起首二句寓有飘零异地之感。望归鸿而思故里,见碧云而起乡愁,几乎成了唐宋词的一条铁律。然而,随着词人处境、心情、才识的不同,也能写出不同特色的佳作。“归鸿声断”,是写听觉,“残云碧”是写视觉,短短的一句以声音与色彩为对象,绘摹和渲染出一个凄清冷落的环境氛围。那嘹亮的雁声渐渐消失了,词人想寻觅它的踪影,可是,天空中只有几朵碧云;词人的情绪自然是怅然若失了。稍顷,窗外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室内升起了纤纤缕缕的炉烟。雪花与炉烟内外映衬,给人以静而美的印象。“炉烟”后面着一“直”之,形象更为鲜明,室内的空气似乎完全凝滞了,炉烟垂直地上升,好像纹丝不动。

这首词的时间和空间都有一个转移的过程,但这一切都是通过景物的变换和情绪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从“残云碧”到“凤钗明”再到“曙色回牛斗”,既表明空间从寥廓的天宇到狭小的居室以至孤独的枕边,这也说明时间从薄暮到深夜以至天明。过片二句中的角声是指军中的号角。漏是指古代计时用的铜壶滴漏,此处引申为时刻、时间。着一“催”字,似乎是彻夜的角声把曙色催来了,反映了词人整夜未眠的境况。北宋婉约派大家周邦彦《蝶恋花.早行》词云:“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牵金井。”细节虽不同,手法正相似。它们都是通过客观景物的色彩、声响和动态,表现主人翁通宵不寐的神态。两者所不同的,周词是写男女临别之夜的辗转不安,李词则写客居外地的惆怅情怀。周词风格较为妍丽,李词风格较为沉郁。

此词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淡泊隽永。北南宋之交文人张端义谓易安词“皆以寻常语度人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贵耳集》卷上)。构成淡泊隽永的因素大约有三:一是词格轻灵而感情诚挚;二是语言浅淡而意味深邃;三是细节丰富而不痴肥腻。只要仔细玩索,当能得窥其约略。李清照的这首词确实精美绝伦,不假雕饰,意境幽远,乃值得读者再三玩味哉。

202362316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