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为了区别元宵与元宵节,不致于将两者混为一谈,故所,文章题目用了元夕,元夕指的就是元宵节,元宵指的是类似汤圆的糯米食物。
生活口语中,人们是不会那么讲究的,随着语境、语气、语速的变化和区别,人们自然而然地会领悟出元宵的真实意思的,是绝对不会搞错的。但是,落笔文字,还得考虑其中的差异,做出相对而言比较精准的表达,故所,用了元夕二字。
实际上,元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太使用了,大多用的还是元宵,或元宵节。人们只要听到元宵二字,必然会清晰地知道其确切的含义,做出精准的反应。
元宵节,有着近十个别称:元夕、灯节、点灯节、上元节、天官节、小正月、春灯节、元夜、灯夕等。
元夕,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正月即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夕”即夜、宵,“元夕”即元夜、元宵。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所谓“三元”,即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道家有三官之说:天官、地官、水官,谓上元九无炁赐福天官,中元七炁敕罪地官,下元五无炁解厄水官。三官的诞辰分别为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这三天又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炁:qi音,去声。气的古字。道教多指人的元气。
元夕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要内容。它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源于民间燃灯祈福的习俗。据现有资料与民间传说,在西汉时期,元夕就已经受到了官民的重视,不过元夕真正成为全国性的民俗节日——元宵节,还是在汉魏之后。
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旺盛,遍布民间,从唐朝起,元夕即成为法定之事。
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节日期间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夕还增加了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农历正月十五元夕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它仍然是中国民间极其重要的传统节日。元夕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到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在国外,元宵节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华人华裔也会开展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元夕的节期和节俗活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演变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正月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元夕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些缤纷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元夕的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在中国古代,元夕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节日。平日里足不出户的女子可在这一天出门赏花灯,逛夜市,这也为青年男女提供了相遇相识,谈情说爱的机会。可见,元夕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传情达意的好场合,也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2023年2月5日8时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