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节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中国民间传说,正月十二,是老鼠娶亲的日子,也有说是老鼠的生日。反正,都是围绕着老鼠,编造出各种各样“节目”。这不但表达了老百姓对老鼠的猎奇和厌恶,还发泄了积累在父老乡亲心中的愤懑和憎恨。这一天的民俗活动有藏剪刀、收旧鞋、捏老鼠嘴、烧老鼠洞、嚼老鼠眼、搭灯棚等。
正月十二,还是我国南方的“点灯日”,由于客家话中,“灯”与“丁”谐音,所以正月十二就是“点丁日”。点丁的习俗除了恭喜祝贺的寓意之外,还表示本族本宗对新出生男丁的认同。凡是男丁都要被点一次丁,可以在出生的当年点丁,也可以大几岁再点丁。
民间习俗中的藏剪刀,说的是,早餐过后,各家的媳妇姑娘们都要把平时用的剪刀藏到抽屉里、褥子底下,而且,还要用红绳或红绸把剪刀捆扎起来。据说,老鼠节这一天,大人小孩都不能用剪刀,只要听不到剪刀的“咔喳咔喳”的响声,家里一年就听不到“咔喳咔喳”老鼠咬啮的声音。
民间习俗中的收旧鞋,说的是,这一天,各家各户的孩子要背着筐子挨家挨户收旧鞋。老百姓也都乐意把“邪”(谐音鞋)送出去。平时,老百姓不把旧鞋卖掉或扔掉,就是专等老鼠节这一天送给上门收旧鞋的孩子们。据说,老鼠除了打洞外,还习惯躲藏在人们平时不穿的旧鞋里做窝、生养小老鼠。故所,孩子们将收到的旧鞋堆垒成老鼠洞的形状烧掉,象征着将所有的老鼠“一窝端”。
民间习俗中的捏老鼠嘴,说的是,正月十二这一天中午,家里要包饺子,包成的饺子要捏成老鼠的模样,有嘴、有耳朵、有尾巴,还要用绿豆点出眼睛。包捏成的饺子简直就是一只只小老鼠,非常形象逼真,俨然是一件件面塑艺术品。这一天,之所以家家户户包饺子,盖因为包饺子就是“捏老鼠嘴”,把老鼠嘴捏死了,老鼠就不能咬啮东西了,很快就会死亡了,象征着一年家中没有老鼠了。
民间习俗中的烧老鼠洞,说的是,正月十二这一天,孩子们将收集来的旧鞋,找个宽敞的地方堆垒成“老鼠洞”。“老鼠洞”要成“口”字状,先放上两个土坯,留有通风口,“口”字中间要竖起两三棵芝麻杆,这样“老鼠洞”被点燃后,很快便被烧尽。土坯上面再围着芝麻杆,交错着放上旧鞋,用旧鞋堆垒成的“老鼠洞”,最高的足有两米多。天刚黑下来,堆垒成的一个个“老鼠洞”,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被人点燃了。孩子们围绕着从“老鼠洞”冒出的熊熊火焰,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有的孩子还不断地将手中的一个个小鞭炮投向火堆,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焚毁旧鞋堆垒成的“老鼠洞”,借着“鞋”与“邪”的谐音,便有了烧邪、祛邪的寓意。
民间习俗中的嚼老鼠眼,说的是,正月十二这一天的晚上,中国北方的老百姓习惯喝小米粥或玉米粥,意思是,“迷老鼠眼”,让老鼠看不清东西。饭后,人们还要炒花生,意思是“炒(吵)聋老鼠的耳朵”。同时,因为花生与老鼠的眼睛很像,吃花生也叫嚼老鼠眼,意思是“让老鼠变瞎”。总之,在老鼠节这一天,父老乡亲针对老鼠千方百计地想出各种办法,诅咒和整治老鼠,可见老鼠是多么地不受人待见。
民间习俗中的搭灯棚,说的是,为元宵节赶早搭设灯彩篷棚,因为,再过三天就是元宵节了,人们自然而然地开始忙碌起来,抓紧准备元宵节的各项活动,而搭建灯棚则是重中之重。常言道:“正月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到了这一天,人们会忙于选购花灯和搭建灯棚,目的是祈求幸福和光明。
正月十二,按照民间传说虽然与老鼠搭了界,听起来,有些不够吉利。但是,反反得正,还是处在过年的期间,人们仍然是喜气洋洋,社会依旧是喜庆满满,让人欢欣让人乐啊!
2023年2月2日10时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