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酬答诗

(2023-01-15 11:34:47)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今人叫作交往,而古人则叫作酬答,从措辞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古人的正式表达的內蕴。当双方一问一答用诗歌形式展现出来之后,就有了唯美和诗意的效果。今人不必盲目地推崇古人,甚至迷醉于古人这样优雅的情怀之中。当一切人们认为美好的事物,如果都用诗歌来表达的时候,就一定是从内容到形式都会醉熏人的。虽然,大多数人不一定是诗人,但是,人们的心情总不会永远是硬邦邦地面对金钱和竞争吧。也可以偶而通过QQ或微信的方式给朋友写首诗放松头脑,或给朋友的邮箱中放送一段音乐娱乐心情。

古人写的酬答诗,为数不少,有些还十分著名,一直流传至今,过去了千百年,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唐代诗人白居易与刘禹锡之间的酬答诗就十分出名。大诗人白居易写有《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曰:“为我引杯添酒欢,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而刘禹锡回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曰:“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二十八使君,即指刘禹锡,在刘氏族亲兄弟中,刘禹锡排行二十八,所以被称作刘二十八。使君,当时对于官员的尊称。

白居易与刘禹锡二人的一酬一答,写得极为诚挚感人。这两首诗的大意是,二十三年了,你终于回来了。一样的酒,一样的杯,只是互相的容颜早就衰老,端酒的手指已经颤抖了,可是,这两颗曾经那么意气相投的心啊依然亲近。

酬答诗

白居易有了深深的惋惜和沉沉的心酸,他看到了好友刘禹锡坎坷的命运和艰辛的遭遇,发出了悲叹:你的诗才埋没了,别人升迁了,而你却将二十三年最为美好的时光如云烟一样浪费了,实在是太可惜了。言外之意有成千上万个如果:如果你不是持才傲物,如果你的才能不是那么横溢,如果......,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如果了,如果都成为过往云烟了。

可是,刘禹锡却不是这么看的。刘禹锡的命运就是与贬谪联系在一起的,他丝毫没有悔改的意思。他认为,谁不是在红尘中分分秒秒度过的呢,难免会有挫折和歹运。巴山楚水的凄凉悲苦其实是和京城的功名利禄具有同样的价值,就像炉火对于优秀的刀剑,就像悬崖绝壁对于傲岸不群的雄鹰。二十三年的被“弃身”,仍然有“千帆过”,照样有“万木春”,这是何等激越的人格赞歌?又是何等高扬的生命旗帜?

另外,唐代还有朱庆馀与张籍的酬答也很有蕴味。朱庆馀《近试张水部》,诗曰:“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还诗《酬朱庆馀》,诗曰:“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抵万金。”古人的闲情雅致在这次唱和酬答中,又一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唐代,科举考试也是需要投石问路的,提前检验自己的诗文是否符合时代潮流,是否符合主考官的审美情趣。于是,大家便把自己的诗文投给那些当朝的显宦名士,听取其点评,接受其忠告,以决定自己的取舍与去从,这就是“温卷”。温卷,即在考试之前,把自己的诗文呈送给某位名人指教,如果得到他的赏识,他就可以为之广为宣传,提高考生的知名度。到科举考试时,中第的希望就会大许多。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即是巧妙地表现一个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命运的考试时,探问张水部对自己诗文的态度和评价。而张籍却很幽默,当即赋一同样的“明艳”之诗,委婉地回答之。

本来是一次比较功利世俗的投石问路的活动,却让两位诗人写得诗意纵横,春心荡漾。诗歌选取了两条线索,明线是新娘拜见公婆、越女照镜吟唱,而暗线却是探问诗作合意与否和赞扬朱庆馀的诗才。在功利和明艳的对照中,一次私下迂曲的探寻和评价却成就了文学史上光彩照人的诗作。尤其是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更是流传遐迩,称得上亘古名句,为世人称颂不已。

2023115104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边塞诗
后一篇:次韵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