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边塞诗

(2023-01-13 20:10:38)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一般认为,边塞诗起源于汉魏六朝时期,隋代开始兴盛,唐代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巨制的篇章,不但是华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意义。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重大内容,是唐诗中最具价值的部分。其思想性的深刻,想象力的丰富,艺术性的绚美,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一些有着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涯体验的诗人,以亲历的见闻来创作;另一些诗人采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写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先后贯穿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唐、盛唐的边塞诗多为昂扬奋发的格调,思想性和艺术性最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诗人,他的边塞诗题材开阔,内容广泛。

此后,唐初的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边塞诗。边塞诗的撰写一时蔚为风气。唐代边塞诗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李贺、李益等。文学界、史学界将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为“边塞四诗人”。

边塞,即指边疆。边疆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奴隶制国家正式产生。夏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不但建立起强有力的国家机器,而且不断发展和扩大其统治领域,可见疆域开始成为统治阶级非常感兴趣的中心问题。经过殷商到西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得到巩固和发展,疆域的划分比较前代更为明晰和愈加重视。如《诗经.大雅.江汉》:“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这里叙述周宣王派召虎领兵征伐淮夷,捍卫疆域的完整和不可侵犯历史史实,从中可见周人的疆域观念与边塞意识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比较杰出的作品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七言长篇歌行。它们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和艺术成就,具有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的特质。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北风行》等,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之涣的《凉州词》、王翰的《凉州词》、诗佛王维的《使至塞上》《老将行》等作品也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盛唐时期是边塞诗创作的顶峰,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和杰作,但题材和范围有所延展。

边塞诗

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瑰丽的一部分。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戌边征战的艰辛,或表达出塞将士的思乡之情,这些诗作被时人与后人称之为边塞诗。边塞诗一般出自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他们通过对战场的戌边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秦汉喻指唐朝,如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是强有力的证明。

边塞诗是边塞生活的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再可以表现戌边将士的乡愁,又可以表达闺中少妇思夫的别离之情,还可以展现塞外戌边生活的单调枯燥,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尚可以宣泄对穷兵黩武、强横开边的不满,余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愤,其他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异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艰辛从军与久戌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矛盾,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的悲怆。

初唐和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繁荣,在于那个时代强大的边防和高度的自信,也在于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取功名。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我曾经看到一个资料,说在新疆西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石窟的一个山洞的垃圾堆里,发现了唐朝诗人岑参在公元749年至756年两次到新疆西部戌边时,留下了用墨笔书写着岑参自己的名字的废纸。岑参是盛唐时期,写作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为突出的诗人。由岑参的经历,足见,那时文人出塞戌边是多么地普遍和荣耀。

202311319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送别诗
后一篇:酬答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