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风

(2022-12-05 10:07:15)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按照温度的高低划分,风有着热、冷、暖、寒、炎、凉等类型。本文所涉的是寒,即寒风也。

寒风,一般释义指的是,秋季寒冷的风。但是,现在,已经泛指寒冷的风,有时,竟然不分四时节序了,无论那一个季节,只要气温低一些,就能叫作寒风。春季可叫,夏季也可叫;秋季可叫,冬季更可叫。

现如今,寒潮一来,天气顿时冷了下来,此刻的风即被叫作寒风了。前些天,上海的天空飘了些雪花,稀稀拉拉地落到了屋顶和地面上,不一会儿,便被暖空气融化得无影无踪了,不见了白絮粉粒般的雪花,却感受到了阴寒。北方吹来的风愈加冷峻严酷了,寒风飕飕,寒意阵阵。对于习惯了温润气候的上海人来说,纷纷叫苦不迭,直言“寒潮真厉害啊!天气太冷了!”那时的温度则不过刚刚接近零度,还没有进入零下。位于江南之一隅,濒临东海之一角的上海,就已经感受到寒风的肆虐和猖獗了,上海人便大呼小叫地埋怨起老天爷,怪它不顾人们的颜面,无情地施以淫威,冻一冻温暖惯了的上海人了。

寒风

街上步行或骑车,被冷嗦嗦的寒风吹刮,或加之阴丝丝寒雨的侵袭,那种冷啊,简直冷到了骨头里了,整个人都被寒风冻得缩起来了,刮刮抖地哆嗦着,不知如何是好。全身上下都用保暖的羽服绒装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连颈部都用围巾捂住、脸部也都用口罩覆盖,头上戴好了绒帽或皮帽。尽量不让寒风钻入颈部和袭击面部,似乎这样才好过些,不如此,不足以显示爱美的上海人的容颜。我虽然没有被冻到这种程度,但也是全副武装,将自己裹得严严密密的,不让寒风直接侵袭我的身躯和面庞,尽量保持这些部位的温暖。就连双手也套上了厚实的绒手套,即便如此,手指头还是感受到了冰冷的冻意。骑行脚踏车时,手指凉凉的,颇感寒冷。

街上的少男少女们,也都一改往日的潇洒和倜傥,不复清凉的打扮了,用保暖的服装将自己包裹得暖暖和和的,远远地看去,整个人好像一个臃肿的大包袱,完全没有了昔日的俊模俊样。看来,寒风飕飕之际,保暖实在是第一要务,挨冻受凉,导致感冒,那是实在要不得的哟。宁可不要好看,也要身体温暖,那才是上上策。

寒风,是有出处的,而且历史还很悠久呢。战国时期《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北方曰寒风。”南朝宋王微《杂诗》:“孟冬寒风起,东壁正中昏。”元代诗人杨允孚《滦京杂咏》卷上:“寒风淅淅山无数,树影参差月未斜。”现代诗人管桦《将军河》第一部第三六章:“淹没在雪里的衰草,露出尖梢,在寒风中摇动。”

寒风还曾经被用作古代的人名。古时一个善于相马的人,其名就叫寒风。文献记载:“古之善相马者,寒风氏相口齿,天下之良工也。”唐太宗李世民《冬狩》:“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唐代大诗人李白《天马歌》:“不逢寒风子,谁采逸景孙。”李白《酬崔五郎中》:“长啸出原野,凛然寒风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早朝贺冰雪寄陈山人》:“十里向北行,寒风吹破耳。”中唐诗人韦应物《送孙徵赴云中》:“寒风动地气沧芒,横吹先悲出塞长。”唐代诗人晁采《子夜歌十八首》:“寒风响枯木,通夕不得卧。”北宋诗人王安石《九鼎》:“冶云赤天涨为黑,寒风余吹山拔木。。”明末殉难官员刘理顺《送袁环中(袁可立子)督宁远饷》:“万窕寒风卷,桑孔亦难充。”

看来,寒风,用于诗词歌赋中确实不少哟。至于为什么还会用于人名,则不得而知也。

  20221259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寒江
后一篇:寒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