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寒江,指的是严冬的江河水面。在我的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他写有一首非常著名的五言绝句《江雪》,诗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用到了“寒江”,诗人以“寒江”来极言当时的气候冷凛,江景萧索。
绝:无、没有。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人踪:人的脚印。孤:孤零零。蓑笠:蓑衣和斗笠。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用竹篾编成。独:独自。
全诗的大意为,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灭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一位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之后宁折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异常丰富。
《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年—81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內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实际上过着被管制、软禁的“拘囚”生活。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柳宗元压垮。在政治上不利时,柳宗元便把人生的价值、理想和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柳宗元在这首诗中,仅仅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出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种场景: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静,渔翁的性格孤傲。其实,这正是诗人由于憎恶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和环境,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整个外部世界“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诗人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诗人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从而,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彷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全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冷寂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甚至,突出了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练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鲜明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寒江,在柳宗元这首《江雪》中,得到凝练和突显,这是独树一帜的创新。
2022年12月4日20时40分